標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為此要付出真金白銀幫助難民的話,那就要互相扯皮了。
尊王攘夷,一邊豎旗,一邊動刀子,當年管仲和齊桓公就是這麼幹的。
所以楊潮立刻就讓水軍從登州出發,到皮島後,一路往南炮轟朝鮮海岸,最後乾脆佔領了朝鮮最難的濟州島,這裡能幹什麼,只能養馬,一座大島拿來養馬也合適。
但是朝鮮人的態度十分讓人費解,好像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一樣,他們沒有任何舉動。
楊潮不知道的是,此時朝鮮國內已經吵翻天了,朝臣分為了兩派,親明派和保守派。
在大明和滿清之間如果有的選,沒人選滿清,可問題是朝鮮現在沒的選,平壤還駐紮著滿清騎兵呢。
親明派也是激進派,他們強烈要求朝鮮國王騎兵驅逐韃虜,尊天子。
可保守派認為,朝鮮根本不是滿清的對手,還是隱忍為主,不要招災引禍。
但是兩派人都覺得自己理虧,朝鮮一朝,始終認為明朝對他們有大恩,沒有明朝,朝鮮早就亡國於豐臣秀吉了。
萬曆天子幫助朝鮮復國,這是儒家經典之中大肆頌揚的存亡繼絕的大恩,所謂存亡國繼絕滅,所謂存亡繼絕之功,德布天下。
朝鮮是受儒家影響最深的國家,因此他們完全接受這種說法,儒家禮教教育出來的,可能比明朝士大夫更迂腐的朝鮮官員,對朝鮮屈身滿清,反而對大明動武一事,一直有愧,因此楊潮派兵轟擊了他們的海岸,他們竟然也裝作不知道,不敢有任何不滿。
楊潮看到打都打不動朝鮮,也算是放棄了,不過日本人倒是積極的來跟楊潮會盟。
楊潮已經是大明王了,可以代表大明跟日本人會盟,對日本人來說,跟大明會盟,這種政治地位的抬高,可是歷史上從未有過的,他們又不用顧忌滿清的威脅。
但是兩個國家,會盟個屁啊,楊潮表示等迎回天子,等驅逐了韃虜之後,在會盟諸侯。
日本人又積極的表示願意跟楊潮一起去緬甸迎奉天子。
日本人派出的,還是那幾個人,那幾百個在山東唱了大戲的騎兵。
知道日本人是想撈政治地位,作為一個島國的不自信心理作祟,總想找一點存在感,但是也是捧楊潮的場子,楊潮就讓他們跟著去了。
這時候暹羅(太過)竟然派出了使者,從海路到了廣東,又走陸路到了南京,表示願意出兵。
楊潮並沒有向暹羅派出使者,因為暹羅在傳統上,並不是華夏文化圈的國家,他們屬於印度文化圈,但沒想到暹羅如此積極,楊潮更不會拒絕了。
暹羅人的目的,大概是想借助大明的力量打擊緬甸,緬甸可是暹羅的死敵,歷史上暹羅每一次滅國都是緬甸人所為,有點中原王朝跟草原民族的關係一般。
於是三國聯合出兵,大明出兵三萬,暹羅出兵三萬,日本出兵五百。
因為有暹羅人出面,楊潮就放棄了從陸路走雲南的路線,派宋坤從廣東出發,走海路前往暹羅,與暹羅大軍匯合後,先威脅緬甸放人,如果緬甸放人了,楊潮也就打算教訓他們一頓,然後就算了,滅掉緬甸不是楊潮的目的,因為滅了他們只會便宜了暹羅這樣的國家。
讓宋坤從暹羅攻擊的另一個好處是,楊潮可以跟李定國相約夾攻了,楊潮從南,李定國從北面進攻,暹羅這種小國沒有不滅亡的道理。
南下的同時,楊潮開始準備北伐,這才是真正的大戰。
楊潮這次出動兵力六十萬,以李五六、王璞分兩路北伐,兩人統領五十萬大軍,不過已經足夠了,因為清軍在北直隸的兵力,還不到三十萬。(未完待續。。)
第五百節戰略優勢
新書《大國崛起1900》求收藏。
————————————
這次楊潮佔據絕對的優勢,因為此一時彼一時,過去是楊潮被滿清牽制的顧此失彼,可是現在滿清也嚐到了這種滋味。
趙康的騎兵佔領寧遠城後,切斷了關內和遼西的聯絡,這是清廷無論如何都不能接受的,不斷的抽調兵力出關作戰,在寧遠城外已經駐紮了三十萬大軍,將這座小城圍了個水洩不通,只是一時攻不下來。
當年袁崇煥這個書生在物資充足的情況下,能屢次挫敗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的親自進攻,而楊潮手下的兵比當年袁崇煥手下的遼軍更強,楊潮的炮比袁崇煥的炮更多。
最重要的,袁崇煥帶的關寧軍只敢守城,趙康所帶領的兵可是敢跟清軍八旗野戰的。
在這種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