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文章將朱天子推高到了整個華夏的天子,而華夏的概念也第一次明確提了出來:
曰尊王攘夷,即為華夏;曰錦衣華服,極為華夏;曰禮樂文章,極為華夏。
第一條就提出要尊天子攘夷狄,其實就是在建立一個世界體系,告訴大家尊奉華夏天子,是成為華夏之國的基礎;第二條錦衣華服,指的是複合中國風格的衣冠服飾文化,只有讓自己國家的衣冠制度複合華夏審美,才是華夏;第三條禮樂文章指的可不僅僅是禮儀、音樂,不是文章典籍,而是說的制度,只有相同的制度才會被認可。
古人對衣冠制度十分重視,將其上升到夷夏之別的程度,從此就能理解為何剃髮易服會引起全民反對了,越南等國自稱華夏的論據就是他們著錦衣服華服,有禮樂詩書等等。
華夏或者說中華這兩個詞,在東亞還是一塊光鮮的金字招牌,幾個國家都偷偷僭稱過,楊潮打算滿足這些國家心中的這種文化滿足,告訴他們怎麼做才是華夏。而且會得到天子的認可,正式成為華夏的一員。
很顯然,這跟後世美帝做的事情有些類似,那就是打文化牌(錦衣華服),打價值觀牌(禮樂文章),後世美帝玩這兩手讓天朝欲仙欲死。不是他們的文化真就那麼輝煌,不是他們的價值觀真就那麼普世,而是因為他們掌握了話語權,長達數百年西方世界的強勢,讓他們說什麼就是什麼。
而現在中華才是這種地位,長達千年的強大文明,在西方都十分受推崇,在東亞更是滲透到了周邊幾個國家的精神文化之中,如果不好好利用這種優勢。楊潮也就白活了。
不過在這個制度之中,天子變成了一種象徵,變成了聯絡華夏世界的一根紐帶,這又是所謂的虛君制度,明末已經有一些文人開始朝這方面思考了,比如顧炎武和黃宗羲。
前一半篇幅都在闡述這個道理,後一半篇幅在將如何攘夷。
楊潮表示將在秋收之後,再次北伐中原收復失地。同時還將會盟諸侯,讓尊天子之諸侯。興義兵迎天子!
這片文章一出,很多文人都開始思考起來,因為文章中很多東西,是複合周禮要求的,尊王攘夷這四個偉光正的詞似乎很久沒有出現了,因為諸侯和周天子早就成了歷史。楊潮又提了出來,不能不讓他猜測他的意圖。
他們可猜不到楊潮真實的意圖,但是卻不妨他們從中看到一些讓他們感到新聞的東西,那就是楊潮似乎不打算稱帝,不打算篡位。哪怕他接受了大明王的冊封,他也不會做皇帝,這讓他們感到有些不可思議的同時,也暗暗感嘆。
這次就連劉宗周這路貨色,都承認楊潮還算是有點良心,沒有忘記烈帝(崇禎)的恩義。
但還有人看到了一些讓他們恐慌的資訊,那就是楊潮似乎跟歷朝歷代的皇帝都不一樣,楊潮對外沒有絲毫閉關自守的意思,而是十分積極的想要大開國門,對朝鮮、日本、越南似乎不打算保守的交往,而是打算拉近到天子旗下。
楊潮想要幹什麼?想要侵略這些國家?想要打著天子的旗號開疆拓土?
老實說大明朝的縉紳是歷朝歷代最為保守的,作為一個農耕文明,中國不是想象中那麼保守,宋朝之前開疆拓土可是一個皇帝是否英武的標誌,只有一個皇帝能夠開疆拓土才有資格成為一代明君,才有資格去泰山封禪。
可是到了明朝,就連朱元璋這樣的開國皇帝,強硬人物,也定下了十五個不徵之國,跟後世天朝擁有了核武之後,立刻表示不率先使用何其相似,正是出於一種保守的心態。
但是也有年輕讀書人看的熱血沸騰,年輕人總是比老夫子更激進一些,這一篇慢慢都是霸道思想的文章,還是很能喚醒一些天朝上國情結的騷年的。
當然這樣的文章,肯定會引起思想的激烈碰撞的,各路人馬在報紙上論證了數月之久。
而楊潮卻已經開始付諸實際了,使者派往各地,從山東到朝鮮,可不用等風期,從朝鮮到日本也不需要,跟大明陸路相連的越南更是不需要,一個月時間就送到了這些國家,以迎天子的名義,邀請這些國家派使者到南京會盟,商討尊王攘夷事。
本來楊潮以為會受到歡迎呢,可是這些國家比楊潮想象的要謹慎多了,連朝鮮都沒來。
“好吧,看來仁義都是假的,拳頭才是真的!”
楊潮本來也沒天真到以為華夏這塊招牌能讓這些國家可以不顧一切,這只是一面旗幟,大家都想要,可是為此冒險就不值得了,就好像都願意宣揚自己是文明國家,沒事譴責一下別的國家,可是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