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楊潮始終沒有出關。
多爾袞帶著八旗勢力,將漠南漠北整合成了鐵板一塊,號稱控弦四十萬,多次試探性的攻擊過邊牆,但是都被大明軍隊擊退。
這幾年經濟形勢越發的好了,以會盟開始的紀年,華夏五年,大明王國財政收入達到了八千萬兩銀子,還可以發行一億兩的債券,一部分用來償還舊債,一部分用作財政開支。
各項行業都出現了大型手工工場為主的經營模式,尤其是紡織業,紡織業中又以松江的棉紡業最佳,吳淞口岸每年進口的印度棉花價值超過了一千萬兩,大明最普通的百姓,只要有工作的,每年也能添一件棉質衣服了。
造船業也十分發達,以龍江船廠為龍頭,姚匠頭在買下了荷蘭人在臺灣的造船廠後,也請來了許多荷蘭工匠,將荷蘭人的標準化造船方式繼承了下來,已經開始能夠跟荷蘭人在巴達維亞的造船廠正面競爭了,開始從荷蘭人手裡搶奪大明商人的訂單了。
造船業發達的原因是運輸業的發達,開了海禁之後,江南、福建和廣東的海商活躍起來,以福建的海商最為強大,從南洋到日本他們佔據了六成以上的貿易額,廣東的海商主要從事南洋貿易,而江南的海商則主要從事朝鮮、日本貿易。
荷蘭人也大大加強了東方航線的開拓,荷蘭東印度公司從事印度到中國、日本的三角貿易的船隊規模從百位數急速擴充到了上千艘,為此荷蘭東印度公司在阿姆斯特丹增發了一千萬荷蘭盾的公司股票,結果認購入朝,而且一股難求。
因為荷蘭人的大力經營,他們幾乎壟斷了印度洋到太平洋兩洋之間的轉口貿易,無論是中國海商還是西方人的公司,都無法跟他們競爭,英國人始終打不開局面,當了機會海盜,結果被大明和荷蘭人連手絞殺,連他們在印度的據點也一一拔出,讓英國人徹底失去了在東方的立足點。
海洋貿易就這樣五年間翻著翻的增長,華夏五年進出口貿易額達到了五千萬兩,其中主要是跟華夏內部的貿易。大明國內貿易還超過了這個數字。每年沿海地區的國內貿易額有一億兩規模。
不過大明的貿易依然是順差狀態。每年順差達到了一千萬兩白銀,楊潮已經開始考慮是不是要限制白銀進口了,因為大明銀行的存銀已經達到了一億兩,信用堅挺無比,用國家信用發行國債來增發貨幣的情況下,似乎不需要太多的白銀。
江南以及沿海地區的經濟已經出現蛻變的姿態,城市人口開始暴增,蘇州、南京、揚州等過去的大城市人口超過百萬不稀奇。連松江府、杭州、廣州這樣的城市也成為百萬大城,似乎就預示著一種不可遏制的大潮了。
內地經濟則恢復了原來的盛況,湖廣再次成為了大明的糧倉,湖廣豐天下足,因為有湖廣的糧食支援,還有海外殖民地、以及緬甸、暹羅、越南等盟國進口的超過兩千萬擔的糧食,江南老百姓種植糧食的收益實在是不划算,因此才促成了他們大量湧入城市,同時鄉下開張桑蠶和棉花等經濟作物的種植。
河南、陝西甚至雲貴等地都從戰爭的陰霾中走了出來,北直隸和山西的土地也都分給了當地的過去被當做包衣的百姓。雖然還沒有恢復到以往的程度,但是也出現了豐衣足食的景象。起碼大家都吃喝不愁了。
唯獨四川還在緩慢的恢復著,勞動力不足不是一時半會能夠解決的,四川人口還不到兩百萬,連成都平原都佔不滿,大量地區還是一片蠻荒,戰爭對這個地方的傷害,尤為嚴重,沒有十年二十年很難撫平傷疤。
政治上楊潮已經解決了各種不和諧的問題,新一代成長起來的官員,習慣了高薪廉潔,同時抑制沒有鬆懈,並且不斷完善的監管制度也保證了這種廉潔風氣持續下去,而且大量從軍過的書生背景的官員,做事自然有一種雷厲風行的作風,官府運作十分的高效,基本上可以滿足楊潮十天之內一條政令下達到底的要求。
政通人和的情況下,北伐草原的條件終於成熟了。
從南京往南北眼神的鐵路南到廣州,北已經修到了北京,並且延伸出了張家口。
修鐵路是隆武六年那次北伐失敗後,楊潮回江南的時候突然萌生出來的念頭。
當時他看到士兵們用木板在泥濘中鋪設的兩條炮車車路,突然恍然大悟,誰說沒有蒸汽機就不能有鐵路了。
軌道帶來的效率大大提高了運輸能力。
在軌道上,一個婦女或一個孩子能拉一輛載重一千的貨車,一匹馬能幹二十匹馬在普通的道路上所幹的活。
但是修鐵路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