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文中已經沒有再將滿清列為一個政權看待,而是將滿清降格為地方割據勢力,同時驅逐韃虜這種排滿、排斥其他族群的字眼也沒有再出現。這是太平天國在後期統一全國目標上的一個重大政策調整。
隨著太平天國在全國各個戰場上形成的巨大優勢,接下來就將面臨解決蒙古、新疆、西藏、關外等地統一的問題。而這些地方恰恰是各民族聚居之地,假如再用驅逐韃虜的字眼。勢必將給統一以及統一之後的安定地方帶來不利。
檄文中提出的“五族共和”論是這樣描述的:“國家之本,在於人民。合漢、滿、蒙、回、藏諸地方為一國,即合漢、滿、蒙、回、藏諸族為一人。是曰民族之統一。”對現今太平天國佔據十數行省之前進行的起事也作了說明:“天國興起之初,對於清廷為脫離,對於各省為聯合,蒙古、西藏,意亦如此,行動既一,決無歧趨。樞機成於中央,斯經緯周於四至,是曰領土之統一。”
同時,檄文中強調:“現五族共和共榮,凡蒙、藏、回疆各地方、同為我中華太平天國之領土,則蒙、藏、回疆各民族,即同為我中華太平天國之國民,自不能如滿清時代再有藩屬名稱。此後、蒙、藏、回疆等處,自應統籌規劃。以謀內政之統一,而冀民族之大同。天國政府於理藩不設專部,原系視蒙、藏、回疆與內地各省平等,將來各該地方一切政治。俱屬內務行政範圍。現在統一政府業已成立,其理藩事務,著即歸併天國接管……”
在這段檄文中。太平天國特別強調了滿蒙藏回等各族聚居之地不再是中華的藩屬之國,明確了這些地方都是整個中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時。洪韻兒特意在太平天國之前加了中華二字,顯然體現了更大的包容性。自此中華太平天國的國號也首次出現在大家眼前。雖然這個國號有些冗長,但太平天國這四個字的國號已經使用多年,不可拋棄,況且西王一直秉承了太平天國的衣缽,是不可輕易放棄的,而中華二字代表了整個國土和民族的正統性,於是這個國號就在西王日後登基繼位釋出的《定國是詔》之前先出現了。
檄文中還特意提出了對待各地割據軍閥的處理方法,太平天國歡迎各地軍閥主動前來投奔,檄文中也答應一旦各地軍閥主動來投,天國將以國士待之。但同時也號召全國各地軍民,對負隅頑抗的殘餘滿清及各地割據軍閥軍隊,一律堅決予以消滅。
檄文放棄了太平天國傳統的排滿政策,這並非是西王等當政者的懦弱表現,滿人入關兩百餘年,從各個社會層面已經深深的陷入和融合到關內各族之中去了,很難再進行強行驅逐。在陳玉成部進行的西南大迂迴戰役中,很多地方的滿人就擔心遭到迫害,而決心決死一戰。成都的滿人旗戶甚至分發煤油,一旦太平軍攻入城池,眾人就打算集體**,烈火焚城也在所不惜。成都眾多旗兵由於害怕民軍屠殺,認為“抵抗是死,不抵抗也是死,與其不抵抗而死,毋寧抵抗而死,所以死命相拼。”
好在當時陳玉成沒有頭腦發昏,而是採取了攻心戰術,他集中附近的滿人旗戶在城下喊話,同時積極派出使者與城內滿人進行談判,表示不會濫殺無辜,這樣才將一場禍事消弭於無形。後來太平軍進入成都之後,果然沒有再迫害滿人,只對罪大惡極的滿人以刑罰審判,這個做法為陳玉成部今後席捲西北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排滿的做法還導致了另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那就是排滿思潮背後潛伏著國家解體的巨大危機,所謂“驅除韃虜”,既非趕盡殺絕之仇,也非共同融合之意,而是要將“異族”趕回原居住地,以達恢復中國,光復漢室之目的。也就是說,當年太平天國起義之初發布的口號中提出的主旨思想,其劍鋒未必需要指向廣大的少數民族聚居區,新的中華更不一定包含東北、內外蒙古、新疆、西藏等廣袤國土。這就是所謂的“驅逐韃虜、回覆中華”的建國思想所包含之意旨,更是象徵著光復漢族十八省的巨大隱喻。試想,如果四分之三的國土都被太平天國排除在中國之外,分離主義大潮一旦如洪水猛獸般襲來,國家的分裂與民族的危亡恐怕在所難免。
在太平天國起義成功在即,推翻清王朝政權以後,太平天國上下都將成為新中華國的建設者。角色的轉換使得太平天國需要迅速拋棄原本的起義路線,對於充滿破壞性的排外思潮和狹隘民族觀就需要更為消極的抵制。耐人尋味的是,這一轉變太平天國主要領導階層在民族主張上的回頭具有高度的同一性。取而代之的是,“五族共和共榮”的主張迅速在太平天國內部發跡。於是,才有了這篇檄文的誕生,這標誌著太平天國的軍事鬥爭從起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