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傾家蕩產,你確定我要對你動手?”
牛家二郎先是大笑,忽然笑聲停下。他想到了丁家,可不是傾家蕩產!
“不過這裡是州學,不是武社,你來這裡學習的乃是儒家大道,而非是相樸。要麼,我們打上一賭。”
“什麼賭?”
“我出一個對子,你半月能對出來,我以後見到你立即作揖避讓三丈。若是你對不上來,你以後見到我立即作揖,避讓三丈。”
“賭就賭!”牛家二郎立即說道。肯定是難對子,但沒關係,王巨說是半個月,自己對不上,難道不能請人對?
“各位作證。”
“好。”其他學子一起喊好,連幾個教授都驚動了,走了過來。
“聽好了,煙鎖池塘柳,請半個月後對出下聯。”
“這個好對,我馬上就能想出來。”
“呵呵,不要疏忽哦,金木水火土,還有意境哦。”王巨大笑著走回課室。
這才是比,比武,你能做到帶著一群村民擊敗數倍西夏軍隊,並且還能大勝嗎?
比智慧,你能做到努一努嘴,便讓一個大戶人家傾家蕩產嗎?
比文,我出一個對子,你能對得出來嗎?
然後牛家二郎便傻了……
范仲淹的科舉改革
明清科舉考試越來越煩鎖,縣試府試院試,再到鄉試會試殿試,但在宋朝只有三級科舉,沒什麼縣試府試院試,只有秋天州府級的解試,正月禮部的省試,三月宮中的殿試。宋朝立國時讀書人少哇!
後來又實行了鎖院制,糊名謄抄制度,以讓科舉更加公平。不過弊病仍有很多,首先解試把關不嚴,發生多次舞弊情況,導致舉子質量嚴重良莠不齊,還有的因為出身不好用假名去科舉考試,或者利用各州解試時間不統一,使用好幾個“馬甲”參加多場解試,甚至有人運氣好才學又高,能名列三四個州府的解試榜單上。
因此慶曆新政,范仲淹對科舉也發起一系列的改革。於諸路州府軍監各令立學,如本處修學人數達到二百人以上,才允許另設縣學,以節約開支。如本州縣情況差,那麼就依文宣王廟(孔廟)或官屋為學舍,以各州縣幕職官中選教授,若幕職官中無長文學的,則於本處選有德行藝業的舉人充當,三年一任。
入學的學生必須有兩名舉人保舉,學子必須是本鄉人,或者寄居已久,並且無不孝不悌,未吃過官司或者吃過官司情節不惡劣嚴重的讀書人,才能有資格入學。學子必須在州學裡學習三百天或者五百天,才能有資格參加科舉考試。
同時進士諸科舉人,必須有三人擔保試子未犯過七事,一隱憂匿服;二曾犯刑責;三不孝不悌,跡狀彰明;四故犯條憲,兩經贖罰,或未經贖罰,為害鄉里;五籍非本土,假戶冒名;六祖、父犯十惡四等以上罪;七身是工商雜類及曾為僧道者,並不得取應。若是國子監與開封試則需要五人擔保!而且還必須要本地官員查訪稽核後,才能讓學子參加考試。若有差錯本人保人與官員一併處罰。
進士試罷帖經、墨義,先策,一問經史,二問時務,再試論,次試詩賦各一首,以及其他一系列細節的調整。諸科試九經、五經、三禮、三傳、三史以及明法也進行了簡化調整。諸路州府解試不再封彌、謄錄;而國子監、開封府解試及省試、殿試則仍封彌、謄錄。
這次改革將科舉與州縣學捆綁在一起,進一步刺激了教育事業的發展。保舉制度更是保證了學子的德行,同時提高了策的地位,等於讓學子活學活用,而非是去死記硬背,一個個變成書呆子。
不過弊病同樣很多,如解試不實行糊名制度了,學子便不敢用馬甲去考試了,但舞弊與不公平現象變得更嚴重。進入州縣學的學子本鄉會免其家人徭役,不過進去學習吃喝用住得自己掏錢吧,況且窮人家的孩子有幾人願意保舉?等於抬高了科舉的門檻,許多貧困學子想科舉變得更困難,與宋朝“齊人”制度不相符。
次年餘靖便上書,為讓寒士營生務學,不失其所,因此減少了聽讀時間或者直接取消。第三年楊察又上書“詩賦聲病易考,而策論汗漫難知”,又罷免了先策論後詩賦制度。幾年後又於州縣實行封彌謄錄制。
不過有的保留下來,如保舉制度,還有的繼續在影響,雖然科舉資格不與州縣學掛鉤了,不過因為審查煩瑣,依然以各地州縣學學子優先。比如蘇東坡,儘管父親是大文豪,母親程氏是才女,小時候還將他送到三峰山道觀讀蒙學,後來看到蘇東坡整天不讀書,只知道玩,程氏又將他接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