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喪事,可以言而猶不言,故述此以發端也。”
然而五經正義那麼厚,以延州學子的水平,有幾個人記得住,還以為是三年不鳴,一鳴驚人。
有學子便議論,說是題出錯了。
程勘在簾後冷哼道:“這是本官出的,難道能出錯嗎?”
九成的學子臉色古怪,還在逐磨呢,為何三年不鳴,一鳴驚人變成了三年不言,自是常事。
就有膽大的學子上前請教,也同樣也是規矩,如題中有疑難的,聽士人就簾外上請,主考官於簾後詳答。若是規模大的科舉,分成了若干主考場,那麼就由主文代主考官詳答。
程勘卻在簾後不悅地說:“連這個都不知道,還來科舉?要不要本官替你代考?”
請教的那個學子傻眼了,只好退下,再次苦思冥想。
王巨看著題目,他沒有想如何破題,而是在想程勘這個人。
這是王巨內心的一個重大秘密,考場講運氣,這個運氣不僅是考題正好是自己熟悉的,例如這個三年不言,還有那就是自己寫的東西合不合考官的胃口。
是否合考官的胃口,得看考官的性格。
若是換其人來王巨未必能摸透,不過程勘倒是知道一些,況且又打了數次交道。
這個人算是一個做實事的官員,也不喜多言,談不上激進也談不上保守,屬於中間派的那種,類似的人還有張方平這些官員,比如沒藏訛龐侵耕土門,剽掠百姓,程勘只是被動防禦,王文諒投奔程勘,程勘沒有學郭勸,立即主動收留。
但程勘也有官員的劣根性,那就是官本位思想濃厚,高高在上,不可冒犯。有點貪功,又少了一分果決。
可能還有其他性格,但自己知道的大約就是這些。
這也屬於偷機取巧,萬萬不能宣揚出去的,不過除了他,很少有人有那個金手指,就是出身名門家庭,也未必知道所有大佬的性格。
想好了程勘的性格,這才想題目。
學子喧譁了幾回,終於安靜,有許多人拿筆開始書寫。
程勘微微一笑,大約這次考卷會出現許多妖蛾子吧,然後看著王巨,坐在哪裡發呆呢,難道將這小子也難住了?
沒道理啊,至少這個馬政不會將這小子難住。
於是繼續注意,還在發呆,他終於忍不住,喊來一句胥吏,對他說:“問那個小子,為什麼還不寫。”
第九十三章第一躍(三)
程勘沒有說姓名,但胥吏會意,能讓程勘關注的小子能有誰呢。
他走到王巨身邊,悄聲問:“程公問你為何還不動筆?”
王巨也小聲回答:“謀定而後動,得將思路理清楚了才能動筆,反正時間寬裕。”
胥吏回去低聲稟報,王巨沒有說什麼,只是一個時間寬裕,卻說明了一切,程勘不言。
王巨還在思考。
策與論都是議論文,但偏重點不同,論偏重於是非對錯,策偏重於解決辦法。
但相同的地方,必須有一個鮮明的觀點,這個觀點多少還不能讓程勘反感……
這才想第一策,馬政。
自己的觀點就是立即將馬調入軍中,建立一支強大的騎軍,這也是解決馬政之弊的策略。
它是論點,但有論證。
首先得說明騎兵的重要性,在宋朝指望出現一支清一色的騎兵那是不可能了,但適度地有一支騎兵同樣很重要,例如崔彥進的滿城之戰,李繼隆的唐河之戰,徐河之戰,都有一支強大的騎兵,至於李繼宣、魏能、楊嗣、楊延昭、田敏、秦翰聯手的破虜軍之戰,幾人所用的幾乎大半是騎兵。再比如府麟路兩次兔毛川之戰,勝得十分光彩,可那時宋軍中若有一支強大騎兵配合呢,李元昊能帶走一半人回去就不錯了。可是沒有,因此無法擴大戰果。
再者就是防禦,雖然宋朝於邊境廣建堡砦,起了一定的防禦作用,可它有許多缺點,第一個築堡就要派兵守戍,每築一個堡就要多增幾百幾千名士兵,國家又要浪費許多財力。
可實際中就是這種被動的防禦,往往西夏糾集大軍,進攻一堡,若是派兵救,宋朝九成以上是步兵,西夏能利用速度優勢圍點打援。若是不救,那堡必然被拿下。然而宋朝若是在邊境上有四五萬強大的騎兵呢?那麼就能將諸堡砦串連起來,那時宋朝的富裕與龐大的人口數量就能發揮優勢了。大家比拼吧,西夏能耗得起嗎?
可是強大的騎兵不是一天練出來的,合格的騎兵天天呆在馬上,於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