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能玩得轉麼?
但這個淺攻戰術也不能說章楶發明出來的,它最早是脫胎於李繼遷的游擊戰,然後范仲淹也在反思,這種敵進我退,敵退我進的戰術似乎很不錯,特別在敵我兩方勢力相差不大的情況下,或者我方不及對方的情況下,若是能成功實施,會起到一定的效果。
不過他也看到了,游擊戰術必須要有百姓支援,宋朝若是進攻西夏,就沒有游擊戰術生存土壤了。於是才提出在橫山地區來一個敵進我退,敵退我進,實際它就是淺攻戰術。
但范仲淹的淺攻戰術不成熟,只是他堡寨戰術的加強版,以奪取橫山,或者奪取部分橫山地區要地為主的,奪取後再建堡砦,有了這些要地,你能攻我陝西內腹,我也能攻入你西夏內腹。
然而章楶戰術更高明,那便是以殺傷敵人有生兵源為主,而不是一城一地之爭。
現在章楶還不行,這得要他久在邊陲,才能磨勘成為一個合核的主帥。
是帥,而非是將,郭成就是將,王韶就是帥。
王巨在宮中說了無適合的主將,就是指的這個帥,當然現在無論王韶與章楶,仍不能稱為適合的主將,得有一個成長的過程。
但不管何時能成長起來,至少證明了他們有軍事天賦。如曹彬,都打了一輩子仗,有沒有成長起來?他在岐溝關之戰時犯的錯誤,簡直讓人目不忍睹。
於是王巨說道:“如果質夫有意,我就不惜高攀了,與君細談一番。”
“王小郎太過謙虛了。”
然而章楶也沒想到,這幾百名舉子當中,確實只有他一個人,王巨很想結交。
“那麼不妨,我們去一家酒肆,我來做東,大家好好交流。”
“好。”章楶欣然意動。
雖然他已經是官,但不過是一個小司戶,王巨是民,卻已經有了一些小名氣。鄙者以為王巨乃是粗野的西北百姓,小小年齡,便敢殺人。喜者則會認為王巨乃是文武雙全,智勇雙全的少年。至少章楶很喜歡。
只是王巨將那兩首小令做了閉門牌,讓大家以為王巨是一個傲慢孤僻的人,以至讓章楶上前搭話時,心中還有些忐忑不安呢。
不過現在他在心中卻說,看來也不是傳言中那個冷僻的少年嘛。
一行人在王巨帶領下,直奔相國寺邊瓦子尋酒肆,不僅有羅曾,還有章楶的老鄉,六七個,這也說明了福建文風之昌盛。
文風的什麼,王巨沒有太在意,他在意的是用什麼方法,與這個同年交好呢。
第一三三章春回
幾人陸續坐下。
天也漸漸黑了。
章楶是官員,可能從某種渠道得到了王巨的那個策子,十分折服。
可是王巨對這個章家之傑同樣折服。
有人說北宋缺將,這個說法不是很對的,即便北宋大將之才是很少,但同樣湧現出許多名將。
象開國時四大名將,第四是曹瑋,從國與國之間的戰爭來說,曹瑋那幾戰也許不算是特大型戰役,但生生將吐蕃人打服了,其影響之深遠,難以想像。即便到現在,到未來王韶開邊,都得益曹瑋那幾戰,原因簡單,心理因素,吐蕃人未戰便怯了,如何能打勝?同樣的,童貫兩次北伐失敗,也是這個原因,宋朝將士害怕遼國,沒有信心,加上童貫指揮能力,於是兩次北伐皆敗。但吐蕃與西夏作戰,反而屢戰屢勝,當然,其原因十分複雜。不過曹瑋之功不可忽視。
第三是潘美,本來他可以排在第二位的,不過宋朝二次北伐時潘美虎頭蛇尾,加上楊業慘死,因此不及另外一人了,那就是李繼隆。
李繼隆打敗敵人的數量不及潘美,但他打敗的卻是遼國的戰神耶律休哥,一次扁,扁完了再扁一次,生生將遼國這個戰神扁出了舞臺。
第一是趙匡胤,與皇帝無關。
至於曹彬,好洗洗睡了。即便平滅南唐,如果不是王明一把火在皖江口將朱令贇十幾萬水軍燒掉,如果不是潘美先前打下了優勢,說不定趙匡胤臨死都收不回江南。
中宋時同樣有將,如果宋朝官員沒有抹殺狄青之功,狄青只能排在第四位,可能抹殺了,能排在第三位。第三便是張亢,如果不是張亢,仁宗時西北局面會更惡化。
第二位是王韶,有開邊之功,但還不及第一位之神奇。這個第一位的人便是眼前的章楶。
如果不是遇到了趙佶,宋朝不將視線轉向北方,繼續經營西北,可能金人崛起,遼國無暇他顧,宋朝就將西夏滅掉了。那麼歷史又是另外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