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墳地各項,地方官會同領事官;酌議定佛蘭西人宜居住宜建造之地”。1845年中英《上海租地章程》和1868年中美《續增條約》等亦作了同樣規定。起初僅限於通商口岸,後來則伸入內地省份。1906年清學部諮各省督撫為外人在內地設學無庸立案文,更起了保護的作用。
天主教會在中國辦學,首推1850年建立的上海徐匯公學,近年來有所發展,尤其北京、南京、漢口、兗州、香港和天津地區。
在東北,原先以東正教為主,如今多了許多美國教會,不過相比全國其他地方,東北的美國教會要循規蹈矩的多,主要問題還是出在了老毛子的東正教上頭。
幾番辣手整治,總算是將老毛子弄了個半死,乖巧多了。
如今李安生準備在東北樹立一個典範,那就是教會參與到慈善辦學中來,利用教會中好的一面,抑制其惡性的一面。
收回教育主權是必須的,但還要進一步利用教會。
畢竟,教會擁有大量的辦學資源,許多教會人員都是無比合格的教師,最主要的是,他們還大部分人還會說流利的漢語。
上哪裡找這麼一幫好教師啊,不利用他們簡直就是暴殄天物。
雖然教會之前的教育以宣傳推廣西方文明為主,但是,並不是沒有辦法消除這種惡毒教育影響的辦法。
也只有李安生敢用雙刃劍,而且樂此不疲,別人是沒有這個膽氣的。
等到他上臺執政,便要在推廣義務教育的同時,逐步的在全國壓制教會對於教育主權的侵奪。
首先第一個辦法,便是要在教會學校中加入中方神職人員,上愛國主義思想課,嘿嘿,外國佬宣揚西方文明怎麼好,我就來個愛國主義教育,而且,相當的有用。
另外,他也讓國會擬定《外人設立學校請求認可辦法》,以及與教育部一同推出《私立學校規程》等,內容規定教會學校“校長鬚為中國人”;“外國人不得為董事長或董事會主席”;“不得以傳佈宗教為宗旨”,作了某些限制。
等到這些步驟做的差不多了,他還準備進一步把外國天主教會和基督教會在中國設立的各級各類學校分別合併於中國自辦的學校。
目前還不是時候,而且教會學校的規模龐大,處理起來,稍有不慎,害的可是無數的無辜孩子。
根據去年年底的初期統計,全國天主教會辦的普通男校有3518所;學生83757人;女校2615所,學生53283人;師範學校16所,學生612人。上個世紀50年代以後在上海設立的徐匯女學、明德女學、類思小學、聖芳濟學堂和在天津、漢口設立的法漢學堂,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高等學校有1903年法國耶穌會在上海設立的震旦大學,許多教區還曾設立孤兒院、啟蒙學校和教授高初中課程的“高等學校”,許多修院也培養男女修生。
基督教學校的產生,首先是1818年英倫敦會傳教士R。馬禮遜在馬六甲設立的英華書院。
鴉片戰爭以後,正教會、倫敦會在廈門;北長老會在廣東;公理會和英聖公會在福州、寧波、上海,巴色會和禮賢會在廣東,英長老會在廈門、汕頭、臺灣,美以美會在福州、江蘇、浙江以及華中、華北、華西,循道會在兩廣、兩湖,浸禮會在山東、寧波,內地會在西北、西南省份,南長老會在江蘇、浙江,公誼會在四川,基督教會在南京、上海,浸信會在兩廣,貴格會在江蘇、安徽,英美會在四川,來複會在安徽、江蘇;遵道會在湖南;信義會在兩湖各地,都先後設立規模不等的義學、主日學、日間學校、寄宿學校以及以“英華”、“中西”、“格致”、“三一”等命名的學堂或書院。
外國教會憑藉了這些學校,可是將觸手伸到了中國的無數角落,甚至是偏遠地區。
1844年“東方婦女教育促進會”女傳教士亞爾德西在寧波設立的女校,1850年英聖公會在香港設立的聖保羅書院,1853年公理會教士盧公明在福州設立的格致書院,1864年美長老會教士狄考文在山東登州設立的文會館(中經廣文大學堂發展為齊魯大學),1881年美以美會教士林樂知在上海設立的中西書院(後與蘇州博習書院合併成立東吳大學),都是早期具有代表性的普通學校此外還有師範學校職業學校(包括農業、護士、商業)以及不列入學制系統的盲、聾、啞學校,孤兒院等。
根據去年年底初期統計,全國基督教高初級小學6599所,學生184481人,中學校291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