噹噹噹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樣靠著收編了整個美國南方的教會,海皇建立了培德系統:一套從小學到中學到書院的教育系統。這是教會小學,主要靠信徒捐款,海皇並沒有聽從報紙上很多西學人士的建議:強制入學,免費提供教育。
他的想法很怪異:若我讓所有人都來上學,遍地都是西洋式學校,但腦袋裡全是滿清那一套,萬一某人在西洋式的師範學校裡學了經天緯地之才,又沒有合適的工作給他,讓他只好屈尊當了圖書管理員,被一群道德不好的教授羞辱,結果他遷怒於我,來滅我怎麼辦?我何必當這種冤大頭,非基督徒要造反去清國造!
所以海宋教育系統完全靠各個教會自己的教育系統維持,不強制入學、不義務教學、國家鼓勵興辦學校,但不承擔所有費用。這點和滿清私塾系統倒很類似,只不過教會比儒家實力更大、更講究同一派別的信仰。不過教會的教育實力很強大,出來之後,起碼外文、數學、化學、體育是儒家學徒望塵莫及的。所以作為曾經被海皇暫時接管過的美南一系教會,浸信會、長老會、美以美會等,慢慢有了王者之尊………海宋科舉出題官都是他們的人啊!
而且因為當年羅孝全對抵進廣州城下的還是平南侯的海皇全軍進行了洗禮,這導致了目前朝廷裡一半官員都是浸信會的,毫無疑問,他們的子孫貴二代、軍二代、官二代也肯定會是浸信會的,這太可怕了。這就是教育一系的雙星。英國聖公會系統的教會學校不亞於浸信會,因為英國國力全球無雙,他的傳道士、教堂、信徒數目和整個美國傳道力量加在一起相若,還要多一些。
要說類比,聖公會就類似於大宋朝廷邸報,僅僅就一份報紙(一個教會),美國傳道力量就類似於其他各類私營報紙,後者數量非常多,派別眼花繚亂,亂哄哄的,甚至彼此有仇水火不容,但一份邸報銷量就相若於所有雜魚的銷量集合。僅僅因為美國南方新教教會沾了為三皇洗禮以及被海皇幫過一把的好處,以及朝廷在列強間比較喜歡美國。
美國是第一個先後和宋國、清國簽訂首個對等條約《蒲安臣條約》的國家,從美國修建大鐵路開始,宋國人想成為美國國籍很簡單,買船票到美國就行,所謂的落地入籍。其他列強還是太兇,所有條約都是或多或少的不平等,即便是漢奸洋奴橫行的宋國朝廷也感到很難接受,經常呻吟來呻吟去,讓只覺的他們是三桂黨的無知小民覺的這些大人是咋這麼麻煩?你們不就是洋奴嗎,呻吟給誰看啊?皇帝誰坐不行,即便白皮洋人牛比當了皇帝,只要不讓我們餓殍遍地也可以。
再其次就是天主教,天主教也有教會學校,只不過它們數量少,天主教喜歡整個整個街區的收人,文盲率較大,育嬰堂很多,辦初等教育在數量和輻射面上不敵英國和美國新教,不過人家走的是高階路線,其高等教育也極好,有幾家大學,但都位於大城市。
再往下,就是些不知名的小教會的教會學校了,這些學校並非說會把你子弟教壞了,相反,一樣教的不錯,出來辦工廠開商業去洋行都沒問題,僅僅弱點是要自己透過大宋科舉考試才能做官,而出題考官都是大教會里的傢伙。
教會學校就類似於正統洋裝,穿出去不會掉價,但是除了正統洋裝外,還有中西合璧的洋裝。就是各種工商學校,教你洋文啊、兩欄西洋式記賬啊、燒玻璃啊、做肥皂啊、修手錶啊、磨眼鏡啊、甚至於跑船當水手啊,這都是教人謀生的技能,並不以貴為追求,但謀個小康絕對沒有問題。最下面的就是儒傢俬塾………出來不知道幹嘛,辦個報紙當個記者?也許也可以去上海參加滿清科舉哦。
打聽清楚之後,老三渾身出了一身冷汗:奶奶的,從老爺子私塾出來,老子兒孫要去《韶關新報》這種貨色當差嗎?但是又氣得跺腳:恨自己下手晚了,老大老二都進了培德新教系統,還把路子塞滿了,自己難不成還要等一年?
本來想等一下,到明年培德新一屆開學再說,畢竟進了培德小學,就是朝廷百官一個派系了。但是想到自己子孫某一天也可能成為《韶關新報》那流氓一樣的玩意,老三再次跺腳,心道:“尼瑪的!你們是程朱理學一系的,但老子兒子加入陸王心學一派也是儒家不是?反正不能等變成一文字大流氓!”
說幹就幹,韶關城的八個小學老三全走了一遍,到晚上的時候,這人胸口戴個十字架得意洋洋的回來了,特意去拜訪了二哥,笑道:“二哥,你現在是洋教學生他爹和爺爺了,弟弟也不羨慕,現在我兒孫要奉全球最強之維多利亞女皇為教主了!
俺們家加入聖公會的韶關文會館了,你家免試入哈佛,咱家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