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曲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帝事明鑑》是你送給陛下的?”謝清看著他問得極為認真。
“不錯。”齊朗不解地回答,“臨去古曼前,陛下問我除了課業,平時還可看些什麼,我就列了份目錄,還送了一本《帝事明鑑》,有什麼問題?”
“問題不大,只是,你不會不知《帝事明鑑》是孝儀公主命人修著的吧?”謝清看著他,小心地問道,“太祖雖未明禁此書,但是,卻也未將此書列入皇室典藏,你也該知道吧?”
紫蘇雖沒說話,但是眼中有著相同的疑問,齊朗笑了笑:“不錯,但是,《帝事明鑑》也是張翊君廣採諸書之長所編,總不能因為聖清亡國便說此書無益吧?陛下年幼,並不能像歷代皇帝那般將書籍一一讀透,倒不如選些實用可讀之物細看,臣是如此想的,太后以為呢?”
紫蘇輕笑,並未回答,只是將緣由說了一下:“年初時,皇帝在文章中引用了張翊君的‘皇道如水,容百川而不溢,清濁並蓄,揚長避短,君子可親,至清則不用,小人不避,明辨則加役,馭臣直如水載百舟。’把尹相與王素他們嚇了一跳,上奏說是不能讓皇帝擅讀他書,隨陽便成了替罪羊,又沒人相信不是他告訴皇帝,被宗人府找了好幾趟!”
齊朗點頭,見謝清不甘的樣子,笑道:“其實也不算冤,隨陽以前不是也很喜歡這句話嗎?說不定就是你平時說了什麼,啟發了陛下!”
事實如此,謝清只能沒好氣地看了他幾眼,對紫蘇道:“太后,臣是不是該讓宗人府把那份備案給撤了?”
“不用了!”紫蘇忙道,“這事鬧得麻煩還不夠嗎?再說,宗人府那邊早就撤案了,你一去,更麻煩!”
謝清也就這一說,卻也沒真想去弄,而且也沒想到那份備案早撤了,再一想,也就明白了,卻問了另一件事:“娘娘已讓尹相回京準備接駕,那麼,回京的日子可定下了?”
紫蘇想了想,便道:“再過幾天吧,十二動身!”
“是!”謝清應了一聲,又道,“還有就是古曼求婚一事,娘娘可有腹案了?”
“怎麼?”紫蘇不答反問,這種還沒正式公佈的事情,謝清卻打探起來,有點反常。
謝清也不隱瞞,回答她:“謝淇對景和長公主心儀已久,所以,娘娘,能否避開景和長公主?”
這次紫蘇更沒有急著回答,好一會才開口:“隨陽,太祖定下的規矩你是知道的,你可想清楚了?”
謝清點頭:“臣是想清楚才來稟告的,請娘娘準允!”自從謝淇告訴他自己與景和長公主相交已交,他便開始思量這件事,而紫蘇方才所說的話,更讓他堅定了決心,畢竟,他也不願與齊朗對立,倒不如先退一步。
“好吧!”紫蘇同意,也淡淡地嘆了口氣。
元寧開國之初,太祖皇帝便明言,尚主之家不得位至議政首臣,三代以內不得入仕,五代以降,方可再入議政廳。
謝清同意弟弟迎娶公主,也就是使自己與議政首臣徹底絕緣了。後來,陳觀在自己的隨筆中寫道,假設謝清沒有先退後這一步,那麼他與齊朗之間長達一生的平衡也就不會存在,仁宣太后也就必須面對比“密奏之變”和後來的“宮諫之變”更嚴酷的政爭。後世史家在研究之後,包括陳觀在內,都一致認為,最能揣摩到仁宣太后心思的人,首先是趙全,其次是謝清,而回避齊朗的位置,不是說他猜不出,而是因為,“齊相在大多數時候並不需要猜測”——這是陳觀的原話。
第六章 滄海風雲(下)
因為校園網發生故障,昨日無法上網
—————————我是可愛的分隔線————————————
《元寧史記…質王世家》
質王靖和,字無亦,玄宗第七子,與端宗同母。王雅擅丹青書法,與朝政無涉,隆徽元年,仁宗授宗人府宗正之職,王以老邁之身,鞠躬盡瘁,仁宗讚譽。崇明元年,仁宣太后以修養之名,罷其職,王對家人言:“先帝一世英明,卻託政於婦人外臣,亂尊卑,崩禮樂,元寧危矣!唯望祖宗護佑,勿使我朝復蹈聖清之轍!”時有密報之流,告知太后,太后一笑置之,未予追究。崇明三年,王病篤,請見順宗,對晤密言,仁宣太后聞之,亦未付有司,敬其尊長之位
崇明三年七月十二,御駕自承清行宮返京,十八,抵京。
崇明三年七月二十六,古曼遣使至成越,請婚於御前。
崇明三年八月初七,仁宣太后應古曼之請,然以國喪未畢為由,暫不定約,留使臣於京都,待之國賓之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