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不進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知識,便會感到很疲倦;既然如此還要不停地去追求知識,便會弄得更加疲睏不堪!)莊子半身像
'2'2、名也者,相軋也;知也者,爭之器。二者兇器,非所以盡行也。(名是相互傾軋的原因;智是相互鬥爭的手段。兩者是兇器,是不可以盡行的。)3、天下有道,聖人成焉;天下無道,聖人生也。方今之時,僅免刑焉。福輕乎羽,莫之知載;禍重乎地,莫之知避。(天下有道,聖人可以成就事業;天下無道,聖人只能保全生命。現在這個時代,僅僅可以避開刑戮。幸福不過像羽毛那樣輕,不知怎樣才可以去承受;禍患重得像大地一樣,不知怎樣才能避免。)4、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人們都知道有用的用處,但不懂得無用的更大用處。)5、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泉水乾涸了,魚被困在陸地上;互相吹腮上的水泡;互相潑殘存的泉水;這種情況固然很感人,但是還不如在江湖之中暢遊,忘記對方的存在。這是一種追求自由的思想體現。)注:原句全部: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與其譽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句讀由人,殘句戕人。古文最好上下連讀。6、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大自然給我形體,用生使我操勞,用老使我清閒,用死使我安息。所以稱善我生存的,也同樣稱善我的死亡。)7、夏蟲不可以語冰者(對於只在春夏兩季活著的蟲子不必講冬天的事,意思是對於講不通的人就不要講了。)8、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對於只生活在井底的蛙不必對它講大海的廣闊,意思同第7句:對於講不通的人就不要講了。)9、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聖人者,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之理。《莊子?知北遊》10、凡人心險于山川,難於知天。《莊子?雜篇?列禦寇》11、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於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莊子?讓王》12、不樂壽,不哀夭,不榮通,不醜窮,不拘一世之利以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為已處顯。顯則明。萬物一府,死生同狀。”《莊子?外篇?天地》13、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莊子?知北遊》'3'
學說特點
莊子所持的宇宙與人的關係是“天人合一”的,是物我兩忘的,所以他有著通達的生死觀;莊子認為是道給予我們形貌,天給予了我們形體,我們要做的是不要因為好惡而損害自己的本性。他以人的完整生命為起點來思考人應當度過一個怎樣的生活旅程。他超越了任何知識體系和意識形態的限制,站在天道的環中和人生邊上來反思人生,他的哲學是一種生命的哲學,他的思考也具有終極的意義。而且還有很多思想十分超前,比如“一尺之捶,日截其半,萬世不竭”,就是數學裡的極限思想。
莊子哲學
“仁義”二字被視為儒家思想的標誌,“道”一詞卻是道家思想的精華。莊子的“道”是天道,是莊子
效法自然的“道”,而不是人為的殘生傷性的。莊子的哲學主要接受並發展了老子的思想。他認為“道”是超越時空的無限本體,它生於天地萬物之間,而又無所不包,無所不在,表現在一切事物之中。然而它又是自然無為的,在本質上是虛無的。在莊子的哲學中,“天”是與“人”相對立的兩個概念,“天”代表著自然,而“人”指的就是“人為”的一切,與自然相背離的一切。“人為”兩字合起來,就是一個“偽”字。莊子主張順從天道,而摒棄“人為”,摒棄人性中那些“偽”的雜質。順從“天道”,從而與天地相通的,就是莊子所提倡的“德”。在莊子看來,真正的生活是自然而然的,因此不需要去教導什麼,規定什麼,而是要去掉什麼,忘掉什麼,忘掉成心、機心、分別心。既然如此,還用得著政治宣傳、禮樂教化、仁義勸導?這些宣傳、教化、勸導,莊子認為都是人性中的“偽”,所以要摒棄它。作為道家學派始祖的老莊哲學是在中國的哲學思想中唯一能與儒家和後來的佛家學說分庭抗禮的古代最偉大的學說。它在中國思想發展史上佔有的地位絕不低於儒家和佛家。莊子認為人活在世上,猶如“遊於羿之彀中”,到處充滿危險。羿指君主,彀指君主的刑罰和統治手段。對於君主的殘暴,莊子是一再強調的,“回聞衛君,其年壯,其行獨;輕用其國,而不見其過;輕用民死,死者以國量乎澤若蕉,民其無如矣。”。所以莊子不願去做官,因為他認為伴君如伴虎,只能“順”。“汝不知夫養虎者乎!不敢以生物與之,為其殺之之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