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不進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論和他們沒有本質的差別,所突出的是張衡強調了月相與日、月相對位置的關係。
但這樣一來人們自然要問,既然“當日則光盈”,那麼何以有時候當日時會有月
食呢?對此,張衡回答說:“蔽於地也”,即大地擋住了日光,使日光照不到月
亮上去了。張衡把這塊大地所產生的影子起個名字叫“■虛”。月亮進入■虛時
就發生月食。《靈憲》對月食原因的闡述是很科學的。
不過,再仔細思考一下■虛,人們又會提出問題。按照《靈憲》所說的天地
結構,地是其下部與天球相密合的半橢球。那麼:(i)要使日、月能沒入地平且
能在地下運動,日、月就只能是兩個無厚的圓面,這就和上面說的月相理論相矛
盾。(ii)太陽沒入地平後光線就會被地半球完全擋住,無論什麼時候也不會投射
上月亮。這樣,晚上的月亮應該總是看不見的,這也就根本談不上月食的問題了。
要解釋這兩個矛盾,只能認為《靈憲》中的地有二層不同的含義。第一層含義是
相對天來說的地,那是個半橢球。第二層含義是相對日、月來說的,那是孤懸在
天球中央的一個較小的固體物。或者,可以把這二層含義統一起來說:孤懸在天
內的是一片陸地,此外的地則全是水,故能與天球下半相密合。這樣理解之下,
則日、月仍可是個圓球;而日到水下之後日光仍能穿透水而照射到月亮上,只有
那塊相對較小的陸地才能產生一塊■虛。當然,在這樣推測的時候還得再補充一
點,即應該認為在張衡看來,水是一種透明度較高的物質,所以深入地下之後的
日光仍能穿透厚厚的水層而射到月亮,產生皓然明月。
(6)關於五星的運動。《靈憲》中提出了4點極有價值的見解。第一,日、月、
五星並非是在天球球殼上,它們是在天地之間執行,距地的遠近各有不同。第二,
這7個天體的運動速度也不同,離地近的速度快,離地遠的速度就慢。第三,
《靈憲》用天的力量來說明行星之所以有留、逆、遲、速等運動變化現象(“天
道者貴順也。近天則遲,遠天則速。行則屈,屈則留回,留回則逆,逆則遲,迫
於天也”)。第四,按照五星離地遠近及其執行的快慢,可以將它們分成兩類。
一類附於月,屬陰,包括水星和金星。另一類附於日,屬陽,包括火星、木星和
土星。
《靈憲》上述這4點都很有意思。其中第一點可以說基本上是正確的,雖然
實際情況要比這種概括複雜得多。第二點則與古希臘人的思想完全相合。而在中
國,則在張衡之前還沒有人提起過,並且在他之後也未對此點給予重視,這就使
中國古代數理天文學的發展受到很大的侷限。第三點雖然說得非(霸氣書庫…提供下載…87book)常含混難解,而
且完全不正確,但它卻顯然是在尋求說明行星運動之所以有順逆遲速的力學原因。
這種努力的本身值得在整個天文學史上大書一筆。1500多年之後,王錫闡在《五
星行度解》裡提到了類似的思想,並進一步提出了天對日、月、五星有一種類似
磁石吸針的力量。王錫闡的思想的力學性就更明確了。雖然張衡、王錫闡的思想
都並不正確,但是行星和它們的衛星(月亮是地球的衛星,地球是一顆行星)的運
動,的確都是受到萬有引力定律所支配的。因此,追究這些天體運動中的力學原
因無疑是一個正確的方向。在西方,對於這種力學原因的探討在張衡之後的1000
多年裡仍然是沒有的。許多偉大的希臘天文學家都只有對日、月、五星的運動作
精細的運動學描述,而從未想到過解釋其力學原因。力學原因的探討要直到16世
紀科學革命開始之後才被提出來。第四點也很有意思。《靈憲》的行星分類正好
是太陽系中內行星與外行星的分類。當然,現在我們知道,所有的行星,包括地
球,都是繞太陽轉的,而月亮則是繞地球轉的。所以,“附於月”的說法當然是
錯誤的。之所以會有這樣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