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頁 (第2/2頁)
衣青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軋中,不得不辭官回鄉,將一腔抱負都傾注在了治學之上,教書育人。這才有了其後桃李滿天下的大儒馮璋。這樣一個人,一旦他願意入朝,所帶來的好處幾乎是難以估量的!為此付出一個教育部長的職位,非常划算。甚至如果平安不提出這個計劃的話,皇帝覺得,自己恐怕也必須要給他騰出個位置來。而皇帝的這種反應,也在平安的預料之中。雖然心裡還會有些顧忌,但皇帝不可能會拒絕這個結果,就只能接受自己的計劃書。這就是平安的算計:他對馮璋和傅彥提起自己的計劃時,那兩個人可能根本沒想過,其實這個計劃,皇帝根本絲毫不知情吧?而得到了兩人的答覆,他再反過來將計劃書遞給皇帝,這兩人就成了籌碼之中最重的一部分。根本無法拒絕。半晌,皇帝嘆了一口氣,抬頭看向平安的眼神都不大和善了,“平安,你可是給朕出了個難題啊!”“皇上聖明,一定會做出決斷的。”平安連忙獻上一記馬屁。皇帝哼了一聲,倒也沒有追究平安的意思。首先根據平安的說法,他是在見到這兩位大儒之後,才突發奇想,要用這個還不成熟的計劃來打動他們,沒想到居然就成功了。其次是因為這個代價,皇帝付得起。皇帝之前雖然跟平安那樣說了,但其實對這件事沒有抱什麼期望。結果平安還真就做成了,對於他這份聰明才智,皇帝其實是很喜歡的。既然喜歡,自然就會偏心。就算心裡覺得平安膽子大了些,也並不以為意。反正平安一心都是為朝廷、為自己辦事,不是麼?成功說服皇帝之後,自然就是討要旨意。不過平安打算讓趙璨跟自己一起去終南山,也不能繞過皇帝。所以……還有比讓趙璨去頒旨更好的辦法嗎?一般來說,給朝臣的旨意,是由禮部或者翰林院派人宣旨。但是如果對方身份夠高,比如宰輔一類,也會派遣重臣前往,以示皇帝的恩寵。像馮璋和傅彥這個情況,本來派個重臣是很合適的。但是既然知道忠臣們很可能會對這兩人的出現不滿,皇帝就連旨意都不敢經過中書,又怎麼可能讓他們去頒旨?所以最好的選擇,自然是讓自己的兒子去。而且還得是在朝堂站穩了腳跟,足夠有臉面,將來可能承繼大統的皇子。這樣對方才會感念皇恩,而不是覺得自己被怠慢了。所以趙璨沒怎麼花費力氣,就成為了宣旨官。去宣旨的當然不可能只有他們兩個人,還有十分正式的儀仗隊。一行人拿著聖旨前往終南山,先去了馮璋和傅彥那裡,完事之後,在經過天機觀時,趙璨又故作不經意的說打算進去上一炷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