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禾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與隋建宇的幼稚?還是怪分局、派出所在當時接警之後處理不當?
罪魁禍首無疑是孟成剛,但這樣的悲劇,本來是能夠避免的。
如果孟成剛在13歲捅傷同學時就受到制裁的話……
這時,走廊上又傳來一陣吵鬧聲,一名刑警回來說,甄勤鬧著要去找陳韻。
??
夜色濃重,明洛區最昂貴的別墅區,穿著白襯衣的青年將整理好的大號行李箱放在門邊,去廚房熱了一杯牛奶,上樓敲了敲一扇緊閉著的房門。
“媽媽。”他溫柔地喚道。
裡面傳出不急不緩的腳步聲。
不久,門開啟了。
一名養尊處優的婦人站在門口,從他手中接過杯子。
“謝謝。”婦人說,“早些睡。”
“我出去幾天。”青年道:“您照顧好自己。”
婦人優雅地點點頭,“好的,晚安。”
映象(16)
涉及孩童的惡性案件最易在社會上引起恐慌與模仿。
大多數家庭都有孩子,家長見到別人的孩子遇害,往往推及自己的孩子。在他們口中,事實會在最大程度上被歪曲。關心則亂,真實成了謊言,謊言成了謠言。
而陰溝裡永遠不乏心理扭曲的人渣,這些人無能、低劣,熱衷於破壞,卻不敢對強於自己的人出手,他們的目標向來只有老弱病殘。一起傷害事件就如一劑雞血,令他們發現,殺害沒有反抗之力的小孩,尤其是女孩,竟然是那麼容易……
張丹丹一案,孟成剛是板上釘釘的兇手,證據鏈非常完整。但這個案子告破之後,社會上卻謠言四起——有說警方無能,抓孟成剛只是因為抓不到真正的兇手,迫於壓力才隨便抓了一個高中生,透過刑訊逼供的手段令對方認罪;有說兇手就是警方的內部人員,警方不敢動他,因為他背景很深,動了他就可能牽扯出一連串上層人物的犯罪事件;傳得最廣的說法是,真正的兇手是個高智商戀童癖,專門對10歲左右的女童動手,只要被他盯上,就難逃魔爪。而因為他實在是太聰明,從來不留下任何破綻,警方束手無策。不斷有女孩失蹤、被害就是最好的證明。
謠言有一百個人、一千個人說,就成了真話。一時間,洛城的各個幼兒園、小學,一到放學就擠滿接小孩的家長,甚至因為停車、推擠糾紛發生了幾起打架、擦刮事件。朋友圈裡,媽媽們大量轉發一條微博——為了女兒的安全,請不要給她打扮得太漂亮,不要讓她成為戀童癖的目標!
“扯雞巴淡!”曲值丟開手機,“這都什麼玩意兒啊?誰說受害者都是因為穿得漂亮才出事的?王湘美、張丹丹、陳韻,她們哪一個在被拐走時穿得漂亮?”
“群眾的眼睛都是雪亮的——總能看到連我們警察都看不到的事。”張貿自嘲地笑了笑,“我有個朋友還問我,那個戀童癖兇手現在是不是轉移目標了,不抓女孩兒,改抓男孩兒了。”
“我操,有毛病是吧?”
“我現在最擔心的就是出現模範犯罪。畢竟這個事太吸引眼球了,女童又是弱勢群體中最弱勢的一戳,對她們下手太容易。”張貿嘆氣,“主流媒體已經接到市宣的通知,低調報道張丹丹的案子。但那些什麼公眾號啊、大v啊又不受宣傳部管轄,全他媽跑出來蹭熱度,個個披著‘關心孩子’、‘提醒家長’的皮,乾的事卻和吃人血饅頭沒什麼區別。我看啊,再這麼一頭熱地宣傳下去,過不了幾天,模仿犯罪就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