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遇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至元順帝還曾派人去島上修築宮殿,企圖把濟州島變成避難場所,但宮殿還沒有建成,元順帝就逃到了草原,濟州島因此成為了飛地。
之所以叫飛地,是因為這上面還有大量蒙古人,截止到洪武二十三年的今天,島上目前還有蒙、漢、色目各族一萬多騎兵和兩萬多步兵,足足將近四萬軍隊,各族人口也有三十多萬,因為自元末以來從各國逃亡來的成年男子是該島輸入人口的主力,因此壯丁比例非常高,而且由於濟州島在海上不僅離高麗近,離大明的長江入海口不遠,離日本也沒多少距離,所以跟對馬島一樣成了走私貿易的中轉站產生了畸形繁榮,島上不僅能種糧食、放牧,在自給自足還有大量進出口,日本武士們的馬匹,很大比例都來自於濟州島的出口。
一個小島上擁有大量騎兵這件事,聽起來很魔幻,但確實是事實,而且可能跟絕大部分印象流不一樣,這個時代無論是高麗人還是日本人,都特別喜歡玩大馬重弓的騎射,所以對優質馬匹需求量很大。
而這種優質產馬地,自然也是被高麗所垂涎的,高麗一直想要吞併濟州島,不過一方面是對於高麗來講濟州島不好打,另一方面法理統治權在大明這邊,作為藩屬國高麗必須得看大明的臉色行事,高麗曾向大明上《耽羅計稟表》,要求將耽羅交給高麗,島上的元朝遺民歸屬高麗,但許諾仍按元朝牧馬的管理模式嚮明朝進貢馬匹,但被朱元璋敷衍了過去,意思就是有本事你們就自己去打,打下來再說。
而實際上如果歷史線沒有改變,直到兩年後的洪武二十五年,濟州島這塊硬骨頭,才會在李成桂廢黜高麗國王建立李氏朝鮮後硬啃下來。
現在這件事情尚未發生,濟州島仍然是大明名義上從元朝繼承的領土,濟州島上的蒙古人、漢人、色目人,也更想歸附於大明而不是高麗這不難理解,都是給人當小弟,為什麼不給世界第一大國當小弟,而是要給藩屬國當小弟呢?
濟州島的問題一直以來都是高麗人死纏爛打不放,而如果目前還處於鄭夢周和高麗國王控制下的文官朝堂能夠表態放棄對濟州島的主權要求,大明收回濟州島就是從任何方面都無可指摘的事情了,而處理好濟州島的問題後,只要駐紮一支能夠運輸軍隊登陸高麗的水師,這些島上的軍隊就是現成的僱傭兵軍團,真的打起仗來甚至大明一文銅板都不用出,兵器戰馬防具糧食他們都統統自備,只要大明告訴他們上岸以後可以隨意劫掠不會被追究後果就行了。
所以,對於大明來講,這個解決方案是最具有價效比的,可謂是一舉三得。
第一,大明能夠收回濟州島,濟州島能讓大明獲得大量優質軍馬;第二,濟州島地理位置重要,日後大明的跨海徵日計劃,可以以其作為後勤補給基地和出發地;第三,濟州島上元朝遺留的耽羅軍民總管府的軍隊可以作為威懾李成桂的僱傭兵團,他們距離高麗近而且不會水土不服,在高麗國內有問題的情況下能夠快速反應,同時對於大明來講干涉成本還很低。
如此一來,大明既不用發動對高麗的全面戰爭,又能在獲得最多利益的同時對李成桂的不臣之舉進行威懾,可以說是贏麻了。
畢竟威懾的意義就在於,你知道我有動手讓伱付出代價的能力,但你不知道我會什麼時候從什麼地方動手,相反,如果真的動手了,那威懾反而就消失了。
想想看,對於李成桂來說,固然大明全面進攻高麗代價很大,可李成桂難道敢反過來進攻大明嗎?這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博弈上李成桂永遠都是被動的,而即便大明不選擇代價大的方案,同時還有代價小的博弈方案,也就是一支近在咫尺的水師和數萬人的登陸部隊,隨時在李成桂的臥榻之側酣睡李成桂不知道他們會從哪裡登陸,而高麗可供登陸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處處設防等於不設防,而他們從海路的進攻速度也絕對快於李成桂的調兵速度,這就是真正意義上的“如鯁在喉、如芒在背”,大明在所有博弈的結果裡,都有獲勝解,而李成桂無論如何博弈,大機率都會輸。
所以,如果環境沒有大的變化,李成桂如果沒有絕對的把握,那麼他能選擇的,絕對不是馬上篡位,而是行司馬氏之事,交由子孫後代等待時機篡國,讓他來做這個司馬懿。
王奭猶豫剎那,腦海中迴轉過諸多心思,最終還是同意了下來,畢竟他也沒得選了。
“多謝殿下!高麗全體臣民都將感激大明的慷慨援助!”王奭再次躬身行禮,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朱雄英擺了擺手,示意他不必多禮,對於整個周邊國家的關係走向,這件事只是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