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吉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要將燕趙之地開闢為大糧倉,那些需要用重型馬拖拽的鐵質鏵式犁,就是一件必不可少的工具。
而鮮卑烏桓人的駑馬,體型高大,四肢粗壯,就是一種很好的選擇。
後世裡的夏爾馬,以及匈牙利馬,就是其中的代表。
它們雖然跑的不快,但是可以拖拽著幾噸的重物大步快走。
劉盈與之交換的,則是從胡騎那裡買到的草原馬。
東胡人之所以打不過匈奴人,就是因為匈奴人的草原馬,是一種熱血馬,跑得快性子烈,比東胡人溫吞吞的冷血馬更加適合騎兵作戰。
至於對於識大體的鮮卑王和烏桓王,劉盈自然也毫不含糊。
在來之前,他就準備了好幾大車上等的絲綢。
這些,是他回饋給對方的禮物。
中國乃禮儀之邦,講究的就是一個禮尚往來。
而且劉盈這樣做,其實是為了培養對方的消費習慣。
絲綢這種東西,聽起來各種高大上。
但其實在這個年代裡,因為養蠶育種技術,以及紡紗技術都不過關,所以紡織出的絲綢,摸起來很光滑,但卻不結實。
普通百姓即便是消費的起,但卻也不會選擇這種華而不實的東西。
他們更喜歡的,還是麻布或是葛布等物美價廉的布匹。
至於棉布,劉盈在半年前就讓人給南方的趙佗寫信,探求通商的可能。
雖然非洲棉遠在埃及,但亞洲棉,其實已經透過東南亞傳到了嶺南之地。
只是和當年的紅薯玉米一樣,這時候的棉花,也是一種園林景觀……
其實最好的選擇,還是生長在美洲的大陸棉。
不過,這完全是有生之年系列了。
單不說他找不找到大陸棉的種子,即便是找到了,還需要面對一個嚴峻的問題。
那就是直到歐洲人登陸美洲之前,無論是大陸棉還是玉米土豆等東西,還都是一種很原始的品種。
早期的玉米,屬於是一棵藤上七個瓜系列。
一人多高的植株上,生長著大大小小很多個穗,而最大的,也不過手指大小罷了……
而西紅柿,之所以被稱之為狼桃,則是因為它在早期的時候,不僅長相猙獰,而且味道感人。
所以與其臨淵羨魚,不如歸家結網。
將能拿到的物種,馴化成自己想要的模樣,才是王道。
畢竟,早期的粟米水稻,長得也跟狗尾巴草差不多……
城外軍營之中,前來換馬,以及觀看換馬的烏桓鮮卑人和劉盈都很滿意。
前者在得到了更加優質的戰馬後,就足以抗衡匈奴人的小股襲擾了。
而劉盈,則對儘快翻耕土地,搶種一季小麥更加有信心了。
趙地和當初的韓國陽翟一樣,在戰亂過後,有著大量拋荒的土地。
這些土地,只需要簡單的除草施肥,畝產至少能達到平日裡的一半以上!
此時大軍屯駐在趙地,遲遲不對齊國發動進攻的原因,就在於糧草不濟。
畢竟,士兵平日裡消耗的糧食,和行軍打仗時消耗的糧食,不可同日而語。
至於鮮卑烏桓人在得到戰馬之後,南下劫掠的問題,劉盈則毫不擔心。
燕趙之地修築有堅固的長城,足以讓從前鼎盛時期的東胡人打消南下的想法。
而且最重要的是,森林和草甸子上的產出足夠豐富,鮮卑人和烏桓人對於打劫他人的慾望不是很強。
這些地方,在後世裡,可是有著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裡的美名!
雖然冬天冷了一些,而因為積溫和降雨的原因,再加上低下的生產力,他們無法大面積耕種,但僅靠捕魚狩獵,還是足夠養活自己,並且和別人兌換生活物資的。
說白了,就是能吃飽的東胡人戰鬥慾望,比不過經常餓肚子的匈奴人。
這也是他們一聽說會盟通商,就帶著大包小包的從老家跑來的原因。
不過劉盈從他們的眼神中,看到了另外一種渴望。
對烈酒的渴望。
越是苦寒之地的人,其實對於烈酒的消費就越大。
但是今天,他們註定要失望了。
受限於關中的糧食產量,以及在楚漢全面戰爭時期,劉盈用來製作高度蒸餾酒的糧食配額自然受限。
不過,等到種在漢中的甘蔗豐收了之後,就可以滿足他們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