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秦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歷史避而不談。
一直到了宋朝時期,司馬光所主編之《資治通鑑》,對武氏嚴厲批判。
到了南宋期間,程朱理學在中國思想上佔據了主導地位,輕女的輿論決定了對武氏的評價。
譬如明末清初的時候,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就曾評價武氏“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
然而,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個人情感遠遠大於公正評價。
武氏也不是那種昏庸無能、霍亂超綱、敗壞朝紀之帝王。
她也是善治國、重視延攬人才,首創科舉考試的“殿試”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傑、張東之、桓彥範、敬暉、姚崇等中興名臣。
武氏在李治死了之後,算得上是真正掌權,開始了執政,政策穩當、兵略妥善、文化復興、百姓富裕,故有“貞觀遺風。”的美譽,亦為其孫唐玄宗的開元之治打下了長治久安的基礎。
武氏對歷史發展做出的第一個貢獻是,她打擊了保守的門閥世族。
她被立為皇后以後,把反對她做皇后的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一個一個的都趕出了朝廷,貶逐到邊遠地區。
這就是李治、武氏兩人聯手起來,給世家大族們來了一個殺雞儆猴。
像是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這些關隴集團和他們的依附者,在當時已經成為一種既得利益的保守力量。
把他們趕出政治舞臺標誌著關隴集團從北周以來長達一個多世紀統治的終結,也為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創造了一個良好的條件。
所以,她也成了歷史上最有爭議的一位帝王。
甚至是在後來,直接把武氏給趕出了帝王之列,說她的帝王是她自己加封,是以皇后之身奪權,根本就不是正統。
陳平安也只能是把後世那些對於武氏的所有評價,那些箇中肯的,都說了出來。
他知道,李世民不可能完全當做是一個旁觀者來看待,因為武氏搶走的就是他的江山啊!
李世民不可能會保持心態,作為一個旁觀者,看待李治——武氏這一段歷史。
“在朕看來,還是過大於功。”
李世民聽完了陳平安講述後世對於武氏的評價,倒是對武氏的畫像又增添了幾筆,也算是完成了心中對武氏的一個畫像。
“第一點,後宮不得干政,武氏在一開始就違背了這一點。”
“或許,你會說,這是李治授意。”
“若是沒有武氏出手幫忙,李治想要徹底掌權,想要擁有絕對的皇權權柄,不太可能。”
“長孫無忌是他的舅舅,李治不可能自己親自出手。”
“他需要一把刀,而武氏就是他手中的刀?”
“是不是?”
陳平安點了點頭,回道:“是。”
李世民也點了點頭,繼續道:“可是,武氏這把刀,卻是噬主的一把刀!”
“刀應該永遠向外,她在後來,卻指向了李治。”
“作為大唐的皇后、太后,她也應該記得李治把她從感業寺帶出來的恩情。”
“這不僅僅是活命之恩,更是讓她從此享受著榮華富貴,甚至是成為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一代女帝王!”
“可是,她是怎麼做的?”
“為了一己私利,為了心中的野心,逼死了李賢,甚至是殺了李氏諸王。”
“她若是能真心真意,輔佐李賢登基為帝,為李治守住這李唐江山。”
“朕還能稱讚她一二。”
“可她不僅沒有為李治保下這李唐江山,還奪了李唐江山,給李治的兒子改姓為武,又養男人,這便是忘恩負義、薄情寡義!”
“這樣的人,就算是功勞很大,可其所作所為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
“後來人,怕是也學會了吧?”
陳平安不可否置地點點頭。
還真的有一個人學會了。
那個人,就是清朝的慈禧。
只不過,武氏已經把事情做絕了。
後來人,自然也在防備著第二個武氏出現,所以,就算是慈禧臨朝稱制,她也不敢廢了皇帝,自己登基為帝。
李世民就知道,出現了一個武氏,必然還可能會出現第二個、第三個……。
“朕記得,你在建立大唐邸報的時候,也說過,邸報要宣傳的便是正能量。”
“所謂正能量,就是仁義禮智信,引到人們向善,尊禮節、知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