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origin="anonymous">

靈靈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358章

歡呼雀躍,感恩戴德

當劉升在文華殿會議中定下今秋鄉試諸事後,錢謙益、王鐸便帶領禮部官員忙碌起來。

新朝開啟鄉試,正該廣而告知,沒有隱秘進行的道理,故而南京及周邊計程車子最先知道此事。

聽聞大崋承認大明生員功名,並準備在今秋開啟鄉試,眾生員果然如錢謙益所說的那般,歡呼雀躍,對劉升讚頌不已。

按照崇禎時期三年一次的鄉試規律,今秋本就該有鄉試。

倘若劉升不開啟鄉試,就意味著眾生員至少要再等一年。

而若劉升乾脆不承認大明生員功名,則意味著很多有功名的讀書人數十年寒窗苦讀所得皆化為烏有,想要獲取富貴,便要從頭開始。

而劉升作為新朝開國皇帝,什麼時候開啟鄉試,是否開啟鄉試,又是否承認大明功名,其實都可一言而決,沒有人能逼迫他。

此類事是有史為證的。

如大元這樣非漢族開創的王朝,一開始便並未行科舉取士制度,而是以原蒙古帝國的選才制度為主——其實就是以舉薦制度和論家族背景為主。

此後元朝在選才制度上爭論了幾十年,一直到至元二十一年,科舉制度才算確定,又等到元仁宗皇慶二年才開始。

也即是說,在忽必烈建立大元后,二十幾年都不曾開科舉!

此後大元科舉時停時開,在其統治中原的九十幾年中,一共只開了十六次而已。

那麼漢人皇帝就一定會正常開科舉嗎?

這點看朱元璋就知道了。

朱元璋起家之初,一直到建國後的前三年,也都用的是舉薦制度——這裡必須說明是,舉薦制度雖然容易任人唯親,也不夠公平公正,但確實是用人的應急之法。

如明初號稱“浙東四賢”的青田劉基、龍泉章溢、麗水葉琛、金華宋濂,以及明初比較有名的謀士、文臣範祖幹、葉儀、許元、胡翰等人,都是透過舉薦制度出現的。

不過朱元璋知道舉薦制度的弊端,因此建立大明之後,便開始籌備恢復科舉制度,因各種原因,到了洪武三年才得以進行大明首次科舉。

結果透過這次科舉選拔出的人才表現卻令朱元璋大失所望。

其中北方人因先後受遼、西夏、金、蒙元異族統治,文教凋敝,一些有才能的人根本難以透過科舉制度展示出自身能力。

南方雖文教稍微興盛,可那些所謂的才子,大多隻擅長做文章、詩詞乃至戲曲,並不具備為官治理地方乃至國家的能力。

一句話,洪武初年,因為一些客觀原因,並不具備施行科舉選才的環境。

而且一些舉薦制度的既得利益群體,也在暗中阻撓科舉制度的恢復。

見此,朱元璋只能先在全國各地大力興建學堂,讓平民百姓也能讀書識字,透過十幾年的時間擴大了科舉人群的基礎,這才在洪武十五年宣佈恢復科舉,並在洪武十七年開啟了大明第二次科舉。

但明初朱元璋停止科舉十幾年的原因,在明末這個年代,大多數士子都不知曉。

自然也就不知道,大崋建國後所面臨的社會基礎與科舉環境都與明初大不相同,是不可能突然停止科舉的。

如此自然也就有所擔心。

而今聽到劉升準備開啟今秋鄉試的訊息,生員們自是歡呼雀躍,感恩戴德。

當然,生員們感恩的程度因人而異,大多很有限,或許當將來覺得自身利益受到大崋朝廷政策損害時,他們又會痛恨劉升也說不定。

不過此時,絕大多數生員乃至童生等底層讀書人,都在讚頌劉升聖明。

秦淮河。

卞家姐妹的畫舫上。

侯方域便與幾位好友聚在一起,議論此事。

侯方域兩次隨父親侯恂“出生入死”,在大崋鴻廬寺得了個司賓署署丞的官職。

雖然只是正九品的末流小官,但到底也算是有了官身,父親又是鴻廬寺卿,為中樞一部門之主官,他自然是前途有望,無需再依賴科舉。

但此番與他聚會的幾個朋友,卻都還只是秀才。

其中兩位是復社四公子之二的陳貞慧、冒襄,以及與他們交好的池州府貴池名士吳應萁。

此人亦是復社骨幹,今年已四十八歲,孫子都有了。

其二十歲即為生員,結果八次參與南直隸鄉試皆不中!

在復社,他的資格要比侯方域等四公子老多了——年齡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重生諸葛瞻之三興大漢

重生諸葛瞻之三興大漢

夏寒依
歷史 連載 123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