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origin="anonymous">

木子藍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不淋雨加通風就行了,多簡單啊,甚至比起麥稻粟還好收穫,還好儲藏啊。

畢竟粟麥稻還得收割呢,還要脫粒,粟麥稻的脫粒可比玉米難多了,費時費力,還得搶時,不能雨淋不能等,要不就易發熱發黴壞掉。

可這玉米多簡單啊,一個好幾兩重,手一瓣就下來了,揹回家除去苞葉差不多就完事了。

“對,穗藏法就是這麼簡單。”李逍點頭。

玉米不脫粒貯藏其實也是有好處的,沒脫粒那麼孔隙就大,空氣流通性也好,貯藏堆裡的溫度和溼氣就容易隨著空氣散發出去。

有時氣不好,來不及及時晾曬乾燥,就只有透過堆穗堆放過冬,這樣才能把玉米粒裡的水份降到安全的標準範圍內,等到合適的時間,再進行脫粒貯藏。

整穗的玉米,穗粒緊密,玉米粒在穗軸上排列緊密,皮層光亮、果皮堅硬,更有利於貯藏,還能防蟲、防黴。

甚至穗藏法的玉米,還能繼續保持營養成份向玉米粒內輸送,能增加玉米粒的飽滿程度,促走籽粒後熟。

“穗藏法比較適合氣乾燥的地方,比如關隴地區。但缺點也是有的,比較佔地方。”

李績一揮手,“這算什麼缺點,問題。可以按你的方法,百姓收穫後,可以先穗藏乾燥,然後再脫粒。官府徵收乾燥後的玉米粒,不就行了?這樣,玉米粒入倉,既方便徵收,也便於糧倉貯藏了。”

“太傅明見。不過若是南方地區種植玉米的話,那邊氣溼熱,穗藏法就不如粒藏法了。”

南方地區氣熱,所以直接把玉米先晾曬乾,然後脫粒,就可以存進倉中了。男方溫度高,大太陽下曬乾玉米還是很快的。

“不過南方地區貯藏玉米的話,得防受潮。”

“那貯藏的好,能貯藏多久呢?”宇文節問,這也是個關鍵問題。最易儲藏的粟、黍,可是能夠存上十年的。朝廷的很多轉運大糧倉,就是直接挖在地下,在地下糧窖裡存放,只要不開啟,存上十年沒有問題。

“玉米貯藏關鍵是能夠渡過第一個冬,只要過了第一個冬,或者是第二年的在夏,那麼起碼能存三年以上,甚至在管理得當的糧倉之中,存五六年也是沒問題的。只不過,時間久了,肯定也就陳了,不論是口感還是營養都要差些的。”

宇文節瞪大著眼睛,激動的鬍子都亂抖了。

“五六年,你確定?”

“五六年當然是沒問題的,就算普通農戶家裡,也能存個兩三年的。”李逍對這個還是很自信的,人家東北百姓,把玉米就掛在屋頂下,都能掛個兩三年。

“別五六年,能存個三年就足夠了。”來濟也忍不住驚歎。除了粟黍比較容易儲藏,麥稻可是較難儲藏的,極易黴變。而玉米居然比麥稻還易儲藏,這怎麼不令人激動呢。

如此易儲,就表示玉米有更高的種植價值。

幾位宰相一個個都興奮的滿面通紅了,老相國宇文節甚至激動的跪地高呼上垂青,高祖太宗保佑。

“陛下,此等祥瑞玉米,一定要多種,全面推廣,種越多越好。”

司農卿劉祥道甚至向皇帝進言,玉米各方面都遠超粟黍,不論是產量還是耐旱、易儲各方面,朝廷完全可以在北方全面推廣種植玉米,尤其是在過去沒有灌溉條件不適合種麥的山區推廣。

這樣一來,可以大大增加糧食的種植面積,以及糧食的產量。哪怕是僅把原來春粟改種玉米,一畝就算只增加一石產量,那麼光是一個關隴地區,增加的糧食產量都極為驚人。

戶部尚書也立即算了一筆賬,如果真的把粟改成玉米,那麼僅是這筆糧食增產的量,就足以滿足關隴所需了,以後長安就不再需要由關東地區再運糧入京了。

做為帝都所在的關中地區,漢以後就再不能自給自足了。尤其是大唐帝國疆域廣闊,而關隴周邊又多敵人,吐蕃、吐谷渾、突厥,甚至是西南的羌、獠等蠻子眾多,大唐在關隴可是屯駐了二百多個軍府,更別長安城還長期保持著好幾萬的番上和禁衛軍。

更兼龐大的宮廷人員和官僚貴族等,每年西北邊軍、京師長安的糧食缺口都很大,都需仰仗關東輸運糧食。而糧食運輸是極其耗費的,尤其是從關東運進關中,在陝州有一段路,甚至根本無法通船運,只能陸上轉運。

一年從關東地區轉運兩百多萬石的漕糧,朝廷付出的成本其實是個無底洞。更別提,還有同樣龐大數字的民間商人運進關的糧食。

李績也向皇帝道,“玉米擁有如此多的優處,那麼河中

仙俠小說推薦閱讀 More+
會點武功的王重陽

會點武功的王重陽

千年龍王
關於會點武功的王重陽:header
仙俠 連載 0萬字
太平血

太平血

不開心的橘子
關於太平血:四個原本是同班的大學生,因為奇怪的閃電導致靈魂穿越回到了清末,分別附身在四個命運迥異而又相互關聯的人身上,身份的變化,讓四個人經歷了各自不同的命運,他們會像各自的命運屈服嗎?他們的到來又會改變清末這個苦難的時代麼?他們不但要同自己的命運抗爭,還要揹負整個民族的命運抗爭,只因一經穿越,你便是歷史的一部分!1852年,這是個多姿多彩的年代。這一年,年青的滿清貴族榮祿十六歲,仍在為龍寮嶺之
仙俠 連載 273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