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把這些盟軍贈送給伊修託利女神的時候就已經被確定了——如果最終伊修託利女神勝利了,那位國王根本不敢向勝利者質疑這些部隊如何被使用;如果最終路維斯女神勝利了,這六萬盟軍要麼會被當作叛教者,和那位國王一起被教廷處死,要麼會被那位國王秘密地滅口。
雙方參戰兵力的基本情況就是這樣,接下來我們看一下雙方指揮系統的結構。
路維斯女神方面,最高指揮機構名為“法王廳”,由六名成員組成,包括教皇朱利安、被稱為“聆聽者”的朱利安的弟弟洛倫、大賢者卡達爾、聖劍騎士團團長尤瑟爾、聖鎖鏈騎士團團長喬伊以及聖盃騎士團團長尼克羅。其中大賢者卡達爾頭腦冷靜,才華橫溢,戰爭中路維斯聯盟方面大部分的戰略計劃都出自他的手中,而三位騎士團團長也都是優秀的指揮官。有這四位高階將領的指揮,再加上聯盟的兵力優勢,本來戰爭的天平是向聯盟方向傾斜的,但四位指揮官卻無法充分發揮的他們的才能——教廷和國王們在決策時相互角力,以至於許多決議是折衷的結果——而在某些時候,一個折衷的結果甚至不如沒有結果。路維斯聯盟方面的人才和兵力優勢,相當一部分在聯盟內部各種錯綜複雜的勢力的角力中消耗掉了。
而伊修託利軍的指揮系統,則堪稱是可以寫入教科書的優秀指揮系統。伊修託利女神選出了三名才華最為出眾的忠實信徒組成了一個三人指揮小組:冷靜且大局觀出眾的理查德作為總司令官制定戰略計劃,劍術高超且戰術指揮能力出色的羅蘭和阿爾薩斯則負責戰術性的部署。伊修託利女神將戰爭的目標——開拓“神之道”傳達給三人小組,而具體的部署則全部由三人小組作成,伊修託利女神並不加以干涉。而理查德在完成總體的戰略計劃之後,同樣只向羅蘭和阿爾薩斯傳達每次作戰行動的目標,而作戰行動的具體部署,同樣由這兩人完成而理查德不加以干涉。羅蘭和阿爾薩斯在向部屬傳達命令時也遵循同樣的原則,而當他們的部屬向更下一級的部屬傳達命令的時候,也會遵循這條原則。
這樣在伊修託利軍中,形成了一種被後世稱為“任務指令導向系統”的指揮方式:在這個系統中,上級在向下級傳達命令的時候,只傳達應該做什麼,而不是應該怎樣做——實現這種系統有兩個前提條件:第一、全軍上下絕對的互信;第二、命令者在下達命令時,必須設身處地的為被命令者考慮此命令是否可能被完成。這樣,不僅每一級別人員的主動性都被最大限度的發揮出來,而且全軍上下都養成了獨立思考的習慣,從而使伊修託利軍在應對戰場突發事件上的能力要比路維斯聯軍優秀——路維斯聯盟的軍官有些過於依賴女神的預言了。
另外,伊修託利軍的總指揮理查德還組織了一個由優秀的法師組成的顧問團,負責在戰爭尚未開始之前,就開始策劃整個戰爭行動。而在戰爭開始之後,這個顧問團也需要時刻監控戰爭的程序,評估現有計劃是否合理,並且負責對計劃進行調整——換句話說,這個顧問團是一個高效的參謀本部。在一千八百多年後,毛奇元帥建立現代參謀本部制度時,曾經評為一百年以來最重要的軍事改革——而這不過是近兩千年前古人的故智。
以上便是雙方的兵力和指揮系統的情況。
注一:
其中包括近萬人的路維斯女神近衛隊。
注二:
在戰爭末期有近十萬名。
三、戰爭的開始,伊修託利軍鯨吞東艾拉澤亞
路維斯歷二二七年三月,戰爭以伊修託利軍在東艾拉澤亞海岸登陸、並閃電般攻佔文德爾拉開了序幕。
根據理查德及其顧問團的最初計劃,伊修託利軍將在東艾拉澤亞登陸後,攻佔有“艾拉澤亞第一鎖鑰”之稱的炎之城塞,然後依託炎之城塞為據點繼續向艾拉澤亞內陸開拓“神之道”。因為伊修託利女神在短時間內遮蔽了“聆聽者”洛倫接收路維斯女神預言的能力,將使路維斯聯盟無從得知伊修託利軍將要發動戰爭的情報;同時伊修託利軍主力的機動力以及自持力都很優秀,所以有望在路維斯聯盟完成戰爭動員之前,兵臨炎之城塞城下——顧問團估計這時炎之城塞內最多擁有約九萬名守軍:三萬五千名艾拉澤亞王國常備軍再加上四萬五千名常駐炎之城塞的聖劍騎士團部隊(注一)——總數十五萬左右的伊修託利軍主力將透過“重量”擊碎對方的抵抗意志,然後以相對小的代價奪取炎之城塞。
這個計劃經過了理查德和顧問團的反覆討論,被認為是可行的,而事實上也確實是可行的。伊修託利軍主力部隊的行軍速度是路維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