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桓榮的後裔,在唐朝高宗李治上元二年為大司徒,準制改為姜姓,其子孫後代世代稱姜姓至今。
這第三個源流是源於各民族變姓。宋朝時期,西南地區有羌族人改漢姓姜姓。今侗族、瑤族、彝族、蒙古族、土家族、保安族、白族、俄羅斯族、朝鮮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姜姓族人分佈,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zhèng fǔ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姜氏,世代相傳至今。
這第四個源流是源於女真族,也就是滿族中的姜佳氏,其祖先原為漢族,東漢末期被遼東鮮卑烏桓部虜攜後融入鮮卑族,後逐漸演化為遼東女真,世居寧古塔、杏山地區,隸屬正黃旗滿洲。明崇禎十七年,姜佳氏部落隨清軍入關;清康熙二十六年,其族第三世祖姜佳·哈什太、爵瑚圖、胡什布三人奉命調駐奉天,後調丹東鳳凰城南老虎洞一帶駐防。其後代改取原姓氏的首字諧音漢字為姓氏,稱姜姓,世代相傳至今。”
歸功於寫了《明朝那些事兒》,姜成雖然不是歷史通,但很多東西還都懂一些。
“嗯,瞭解得很詳細。那你可知姜姓在歷史上有多少名人?”老人又問。
“這……”姜成犯了難,這他還真不太清楚。攤開手,姜成直說道:“我只知道最早有周朝的姜子牙,再後來就是三國的姜維,其他人就不知道。”
“呵呵!”老人笑了,“知道他們就足夠了,因為咱們家這一脈就是源自於子牙先祖!”
“啊!”姜成大驚,他姜家的祖先是姜子牙?!他是姜太公的後代?!沒搞錯吧?!
“很吃驚?”老人問道,見姜成老實的點點頭,老人緩緩說道:“你不相信是應該的,畢竟是三千多年前的事,很難確定真偽。不過咱們姜家這一脈源自於子牙先祖是肯定的,因為有家譜為證的!”
姜成撇了撇嘴,心中不以為然。那家譜是最沒有公信力的,概因古時人們把出身看得甚重,一旦窮人家脫貧致富,必要修家譜,找人幫忙上溯先人,為的就是給自家找一個撐得起門面的先祖。君不見那朱元璋當上皇帝后,為了不讓人說自家是“八輩貧農”的事,特意找人修了家譜,把自家先祖的名頭按到了南宋大儒朱熹頭上。一國之君尚且如此,可見當時民間對出身看得有多重。
姜子牙的事蹟他還是知道一些的。其名望,字子牙,為炎帝之後,本為姜姓,因其先祖伯夷為堯帝四嶽,在舜帝時為秩宗,典朕三禮,佐大禹平水土功勞很大,為禹帝的股肱重臣,受封為呂侯,被賜姓姜,封於呂地,並建立諸侯國呂國。為呂氏始祖,後世從其封氏(根據先秦及之前胙土命氏男子稱氏的規定),故曰呂尚。
據史書記載,姜子牙生於公元前1156,死於公元前1017年,壽至139歲,先後輔佐了六位周王,因是齊國始祖而稱“太公望”,俗稱姜太公。西周初年,被周文王封為“太師”(武官名),被尊為“師尚父”,輔佐文王,與謀“翦商”。後輔佐周武王滅商,因功封於齊,成為周代齊國的始祖。他是中國歷史上最享盛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謀略家。他的事蹟還被人寫成了小說,也就是那本著名的《封神演義》。
其後代甚多,而且姓氏也雜,有姜姓、呂姓、丁姓、謝姓、齊姓、高姓、盧姓、崔姓等,親族早已不可考究。現在老人竟然說他是姜子牙之後,自然不能令其信服。
“你先別不信,聽我慢慢道來。”老人又喝了一口茶,接著說道:“先祖的生平我就不多說了,想來你也知道不少,我要說的是有關他的子嗣的事。”
見老人要講真東西了,姜成連忙正襟危坐,豎起耳朵用心傾聽。只聽老人說道:“古書沒有記錯,先祖的確是活了一百多歲。他因助武王伐紂有功,被封於齊,因而留下了齊國姜姓一脈。不過後來齊國姜姓的王位被田姓取代,這一脈就流落民間四散開來,而且這姓氏也亂了,其中有恢復祖姓呂的,有繼續姓姜的,有改姓丁的(因北方的姜與南方的丁同音),還有改姓故國名齊的……不過其實這些都不是先祖真正的子孫。”
“哦?為什麼?”
“因為他們根本就不是先祖的血脈!”
“啊?真的假的啊!”姜成大驚,連忙問道,這可是上古秘辛啊!
老人神sè有些古怪的說道:“你想想,在《封神演義》中,先祖出山時已經八十歲了,雖然真實的歷史中先祖出山時並沒有這麼老,但確定的是,先祖的確是暮年方才出仕,效力於周文王,後來被封為齊國國君時已經仈jiǔ十了。雖然先祖保養有效,身體依然康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