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地滄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每年的穀雨季節,是這裡種地的時候。
這些年的農村學校,都有農忙假,一般是十天左右。
老師和學生放假,除了參加生產隊的勞動之外,還有家裡的自留地也要種。
農忙假一年兩次,春天種地的時候一次,秋天秋收的時候一次。
算是寒假和暑假之外的假期。
這裡一般四月二十號左右種大田,今天是四月十七號,再有三天就放假。
放假的時候,老師的培訓也暫停,林駒就打算利用這個時間,到綠江市去賣蛤蟆。
到了學校,林駒就去找陳老二、陳老三和陳老四的老師,叫他們把這三兄弟留下,放學後給他們補課。
林駒也沒瞞著,就把事情跟老師們說了,又跟他們要了以前的試卷。
老師們現在對林駒都比較尊敬,也知道他不會胡來,放學後,就把陳家兄弟給留下來。
看著三兄弟侷促不安的樣子,林駒不禁有些好笑。
幾個小屁孩兒,還得我親自出馬來對付你們,你們是存心叫我丟人啊。
“現在,我給你們補課。要想補課,就要考你們一下,看看你們哪個地方學得不好。現在先考試,好好答題,不準作弊”。
林駒就把卷子發了下去。
幾個小傢伙兒一見林駒把他們找到辦公室裡,心裡就慌了。
現在又要考試,就更加蒙圈。
但林駒是老師的老師,他們自然也不敢說什麼,只好乖乖地答卷。
考試,補課什麼的,自然都是扯淡。林駒也懶得看著他們,就找出鋼板、鐵筆、蠟紙,一邊刻蠟紙,一邊等著陳家的家長來。
這個時候還有沒影印機、速印機之類的東西,學校也沒有打字機。
要想印點兒學習資料、試卷,就要用油印機。
把蠟紙放在鋼板上,用鐵筆在蠟紙上寫字。然後把蠟紙放到油印機上,用一個滾子沾上油墨一推,就印出來一張,如此反覆。
林駒刻的倒是資料,不過跟學習無關,而是關於小龍蝦,也就是蝲蛄的資料。
蝲蛄在農村的河裡有的是,不過在綠江市裡,還是稀罕物。
過幾天到綠江賣蛤蟆的時候,林駒打算帶點蝲蛄去,試一下在綠江市裡的反應。
如果反應良好,林駒打算將來叫二姐林馳做一下這個生意。
蝲蛄的學名,其實叫東北黑鰲蝦,一般的正式名稱,叫長白山龍蝦。老百姓叫做蝲蛄。
本地人吃蝲蛄,一般是兩種吃法,一種是蒸熟了吃,另一種是做蝲蛄豆腐。
蒸法很簡單,放到鍋裡蒸熟就行,有時候加點兒鹽清蒸也可以。
做蝲蛄豆腐,稍微費事一些,但在技術上並不難。
把蝲蛄放進盆裡,裡面加點醋,這是叫蝲蛄把肚子裡的泥沙等汙物吐出來。用清水清洗後,把蝲蛄後背的殼揭去,把尾巴去掉,然後放在石磨上磨碎,或者用碗罐搗碎,用紗布過濾之後,去掉硬殼,留下蝲蛄汁『液』。
把水燒開,不加油,把蝲蛄汁『液』緩慢地倒進水裡,蝲蛄汁『液』就會變成粉紅『色』的象豆花一樣的塊狀,湯汁也變成『乳』白『色』。
兩分鐘後,加入鹽,香菜,蔥花,蝲蛄豆腐就做成了。
蝲蛄豆腐的最大特點,就是味道特別鮮美。有一種特別的天然香味。吃過之後,香味還久久令人回味。
東北的蝲蛄,跟南方的小龍蝦不一樣。它對於生存水質的要求,比較苛刻。適應『性』比較差。水質受到輕微汙染,就會造成蝲蛄死亡。
在林駒的前世,由於河流汙染,不僅是二道河,就連周邊地區,蝲蛄幾乎都已經絕跡。
只有少數深山地區,沒有汙染的河流,才能見到一些。
那個時候能吃蝲蛄,已經成為一種奢侈的享受。
林駒現在刻寫的,就是關於蝲蛄的常識,營養價值介紹和蝲蛄豆腐的做法。
林駒刻完,就開始油印。紙是現成的,林駒也不客氣,就拿來用了。
反正他給老師們上課也不要錢,就當是學校給的報酬了。怎麼算,也是學校賺了,林駒心裡沒有任何負擔。
這邊印完了蝲蛄資料,陳家兄弟的父親得到信兒,也來了。
林駒也不隱瞞,就把事情說了一遍,明著告訴他,好好管教一下自己的孩子。
當然,大道理還是要講的,諸如從小不管教,將來長大了,弄不好就學壞,進監獄之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