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二郎這樣的名字便算是他們的乳名,給爹孃親近的人叫的,在學堂裡,彼此要稱呼對方學名。
蘇雪奇按照自己的教育理想給孩子們設定了七門功課:識字、算術、音樂、體育、歷史、科學和勞動。知不足義塾的老師只有蘇雪奇一個人,但是卻要開設七門功課之多,為了不至於有心無力,蘇雪奇在家裡熬了幾個晚上,才排出一個比較從容的課程表。
當務之急是讓孩子們儘快認得幾個字,可以寫出幾個字,所以蘇雪奇將每一天都排上了識字課;會計算數字,做簡單的統計也很重要,蘇雪奇得抓緊時間,趁孩子們還小把他們的思維能力開發出來,所以蘇雪奇在每一天的課程表裡也都排上了算術課;至於其他五門課,每天排兩種,使孩子們不但能夠增加見識,更能陶冶情操、鍛鍊身體。
蘇雪奇的生活一下子變得緊張起來,每天不是去知不足給孩子們上課,就是回家編寫教材,批改孩子們的大字作業。對蘇雪奇來說,最辛苦的倒不是每天要給孩子們上課和批發大字作業,而是每天都要絞盡腦汁地給孩子們編寫適合他們使用的教材。
蘇雪奇開辦義塾並不是為了培養孩子們經世之學,然後去考科舉,所以四書五經並不適合知不足的孩子們。可是,除了四書五經之外,這個時代又沒有什麼好的教材可拿來作啟蒙之用。
蘇雪奇自己背不下來《三字經》所以就問趙元傑借,誰知一問之下,趙元傑說從來沒聽過有這樣一部作品。蘇雪奇盡她最大的可能背了七八十句之後,再也背不下去了。趙元傑的喪女之痛還沒過勁,雖然覺得蘇雪奇所背誦的句子精悍警世,但也沒有興趣追問下去。
還好蘇雪奇在相國寺書肆居然發現一本《百家姓》,蘇雪奇高興極了,立刻花一百文錢把書買了下來。蘇雪奇暗暗高興,多虧這個時代已經有了411字本的《百家姓》了。
《百家姓》、《千字文》,再加上《唐詩三百首》,蘇雪奇手頭已經有了幾本現成可用的教材。當然這還遠遠不夠,蘇雪奇想要一些更輕鬆活潑有趣的,所以她只好自己動手編寫。蘇雪奇從先秦至唐代典籍中找出一些小故事,彙編成冊,作為識字課上孩子們累了煩了倦了時的調劑。
上體育課的時候,蘇雪奇會帶著孩子們離開知不足,沿著蔡河跑出很遠,然後喘著粗氣,大家一起坐在河邊的草地上休息、唱音樂課上學的歌。
吳秀每天幫蘇雪奇打掃校舍,揺上下課的鈴鐸,沒事的時候也坐在門口聽蘇雪奇給孩子們講故事。
知不足漸漸步上了正軌。經過幾個月的學習後,這些窮街坊的孩子們慢慢可以寫出自己的名字,也懂得了很多生活以外的知識和道理。又何止是孩子們呢,教學相長,蘇雪奇為了教授孩子們知識和道理,為了讓知識和道理更直觀、更有趣,她每天每天翻閱大量的典籍,為了備課可以說是嘔心瀝血,同時也獲益良多。
有一天蘇雪奇正在給孩子們上算術課,課上學的是十以內的加減法,這時趙元份不聲不響地走了進來。
蘇雪奇看到趙元份走進教室,就衝趙元份點了點頭,然後繼續給孩子們上課。
這是趙元份第一次來知不足。
趙元份看到教室裡竟然有一塊很大的黑色的板子,而蘇雪奇手裡拿著一塊白色的東西,在那塊黑色的板子上寫了很多奇怪的筆劃。
趙元份聽蘇雪奇一邊寫,一邊給學生講三加六等於九,知道這堂是算術課,可是那塊黑色的板子上寫的卻分明又不認識。趙元份聽蘇雪奇講了一會兒,慢慢把十個數字和蘇雪奇在黑板上寫的符號一一對應了起來,再看蘇雪奇所列的算式,其法簡便高明,似乎不在算籌之下。
下課以後,趙元份問蘇雪奇:“姑娘剛剛上課時寫字的東西是……”
蘇雪奇知道趙元份問的是黑板。當初蘇雪奇讓吳秀把磨好的墨刷到板子上的時候,吳秀也很吃驚。蘇雪奇向趙元份解釋說:“那個是黑板。是我在家鄉的時候,我的老師上課的時候使用之物。在黑板上寫字,需要用到粉筆,剛開始我叫吳秀找的粉刷匠,向他們買了石灰,回來自己用水勾兌製成粉筆,後來吳秀明白了我的用途之後,就直接到藥鋪裡買了很多沒有燒製之前的生白惡回來。可是白惡用著究竟沒有我們自己做的粉筆好用,所以現在還是自己制粉筆。”
趙元份起身拿起蘇雪奇的粉筆,在黑板上寫了幾個字,果然黑底白字,字字清晰。趙元份不禁讚道:“自古以來,教學常用沙盤,沒想到姑娘奇思妙想,居然想到以墨塗板,以石灰代筆書寫之法,當真是高明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