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客人,藥膳的生意也可以歇一歇,陸金瑤就有了多一些的時間去準備中秋節應用的事物。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為“中秋節”,俗稱“過八月十五”,是傳統的大節之一,有“八月十五過小年”之說。
中秋節在《禮記》早有記載“秋暮夕月”,意為拜祭月神,要設香案舉行迎寒和祭月、拜月。
相傳古代春秋時期的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齊王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後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
而在傳說中,以美貌著稱的嫦娥居住在月亮上,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到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每逢這一日,“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
而到了明朝之後,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天啟王朝也繼承了這個傳統,從宮廷到民間,全都對拜月和賞月的活動十分重視。
人們經常在中秋時吃月餅賞桂花,食用桂花製作的各種食品,以糕點、糖果、桂花酒最為多見。
桂花蜜酒、桂花糕、桂花糖……這些東西陸金瑤早就準備好了,祭月時候需要的水果,比如葡萄、蘋果、紅棗之類的東西,也已經早早的備下。
那麼現在只剩下--做月餅和蒸月。
大楊樹村當地在中秋節有“蒸月”的習俗。
所謂“蒸月”,就是蒸“棗餅子”。因其狀如圓月,又象徵十五的月亮,故俗稱“月”。
陸家在大楊樹村住了也二十多年了,早已入鄉隨俗,早早的就準備了蒸月的必須材料。
在陸寒楓回來之前,連素素就已經開始著手準備蒸月的材料。
就連雲氏都對蒸月興致勃勃,親自動手下廚。
其實蒸月是一項很麻煩的工作,早在中秋節前夕,就要淘好麥子,磨取“頭籮面”(精粉),選取上好的紅棗並煮熟。一直到中秋節前一兩天,才下手做“月”。
首先和麵,然後取面擀成餅。
一般來說,餅都在30厘米左右,厚度13厘米。然後,取一張餅,在上面密密麻麻的擺滿紅棗,再在上面覆蓋上一張同樣大小的餅子,形成一個圓棗餅,這就是“月”的雛形。
接下來,便開始裝點“月”。
裝點分為兩步:第一步是給“月”披“雲肩”,就是做一層和“月”一樣大小的、帶花邊的薄面餅,緊粘在“月”表面;第二步是捏塑裝飾物,就是用面做一些吉祥物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