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蓋有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思的書信,兩相結合下同意出征之事也不能說完全出自他的本意。遷都的朝廷完全安頓好後,為了加強自己的影響力,也使得自己擁有朝廷正統的名號更加實際,順帶先打擊一番袁術的囂張氣焰,繼於“討袁檄文當逢亂局。應集中力量先統合天下”為名使得大權獨攬一身的曹操再一次散了無數公文,大封於天下諸侯。其中
曹操自己領為大將軍;袁紹封為太尉。隨其家中長輩之後,再次位進三公之列;而劉曄作為曹操地極力拉攏對像,在三公有任,實權最強地大將軍已被瓜分後,他的封任就值得曹操仔細考慮,最終他還是以“劉子揚代朝廷先收拾幽州叛亂,復平息徐州爭端。早前更有留部曲於洛陽,使得天子歸都之後不至於受無糧之苦……”諸多功勞,請打破常便,使得劉曄有加督徐州之權外,再封劉曄王爵直接跳過了公爵這一步。
他地意思雖然朝廷百官有些爭議,最終因為劉曄本就是漢室宗親,確實有諸多功勞,又並非是違了高祖劉邦的“異姓不封王”禁忌,那麼封王之事阻力也就小了很多。
分封之事雖然涉及諸侯不少,但最重要的也僅是曹操。袁紹,劉曄三人而已,其餘眾人便不再列舉。
而劉曄被封為“安平王”。封地便在冀州的安平國,卻在袁紹境內,這究竟是曹操為了使得劉曄先前“安平侯”之正名方便,還是本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