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蓋有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何種看法?”
也許是劉曄前時對於袁術那“跳樑小醜”,常敗將軍地言論影響,劉協對於這件將矛頭可算直接對準了他這位“無德才”之名義上的天子之事,也轉化為漸以普通心態去看待這個問題。
想到了最近田疇與趙明在沛國分別成家之事,再思及劉曄屬下管亥,趙雲,太史慈等心腹將領同樣也是娶妻為徐州本地之人,對於這個問題他倒是有前車之鑑持著謹慎的態度,而與劉曄熟悉以後藉機再問,也算是解去他一件極為疑惑之事。
“無論於何時,聯姻都是一個增進穩固統治基礎的極為有效政治手斷。但于徐州之事,曄本無任何出點完全存於只為政治拉攏心思,屬下們跟隨我征戰許久而不得成家立業,終是我為主上的失察。使其成家是第一目的,故而曄多遵循於自願原則,從未有過亂點鴛鴦譜之事。”
對於這個問題,劉曄當然有著他自己的看法,聯姻之事確實各有利弊,但並不能一言而概全,關於這件事劉曄先從出點上說明自己觀點。然後再以細節理由續道:
“至於聯姻會否有朝廷前時外戚專權之向,兩不同於環境。最終的影響當然也是不同!自前時至今,本土豪強與外來居高位矛盾重重,常常難以調和,這本就是亂變的根本原因!如何解決矛盾而並非想著避免屬下與其接觸,這才是應該作地事!如若本土士族們在大利益上與上位一般,又何愁於其心思別樣,不滿於現狀。又何憂於屬下會否因為親屬之事而偏向於本土士族,反而離心離德?”
以劉曄地本心而言,雖然因為地理原因討伐袁術確實並不容易,但一方勢力最終決定成敗的還是其上位而已,袁術地短視使得劉曄本就未將他看作一位可以平等起坐地對手,當然也不會多將心思放於淮南之事上。相較而言,親手培養出一位合適的帝皇卻是重要了不知凡幾。“因地制宜,隨機應變,只掌大勢而不究小節,叔父所行之策略無處不顯示出此點。只怕這卻也是叔父年紀輕輕卻能身居於高位之根本原因罷……”
精明於察人心意之能地劉協當然也感覺到了劉曄對他的態度日漸重視的變化,他並非是不知好歹之人,自然不會以這種變化來反感於劉曄不是第一時間便極為重視他。人之常情如此。經歷過許多波折,幾乎親歷生死一刻數時的劉協,對於這種態度的變化也是從劉曄的角度出臣相擇”理論來自我解釋。
“一個上位如何施行具體的策略,其實與他地性格關係極大,曄之性情如此。大勢即在把握之中,則小節雖會出些波折,終是無傷大雅……”
對於劉協的稱呼,劉曄實際上也是極有些為難的,雖然禮節上因為情勢所限故而基本省略,但劉協畢竟是真正的天子身份,劉曄也不可能受他之禮。
而稱呼更是禮儀中極為重要的一項,現今無論劉曄如何稱呼,都不適合。故而他無論在外人還是本就只有兩人場景也少有稱呼劉協之詞。實在無法避免。於人前劉曄便直接點其化名“劉王”,這才不算得太過失禮。
“關於任用人事之疑。侄兒得叔父解答已然茅塞頓開,便再問及於袁術之事,卻不知諸侯齊討於他卻應大約何時?畢竟由其逍遙日久,則影響……”
劉協雖然並未將袁術當成一位極有威脅之人,但經過一段時間的心中念動,他也敏感地現了值此“諸侯只怕絕大多數皆有稱帝之心”時候,任由一個名義上敢於稱“天子”,實際上只差直接建號稱帝的皇帝出現,只怕影響極大,這個於百姓中,以及諸侯間影響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漸漸增大。
“帝心勿憂,只待開春天氣轉好,無論別處諸侯會否有動作,曄自會派徐州眾將士出征,就算不能一戰竟全功,也得使其損失慘重,以為天下其他有同等心思之人表率”
現在是於劉曄自家府坻的書房之內,只有他與劉協兩人,又是說及如此大之事,劉曄的稱呼便得需要斟酌些。如若因為他現今地強勢而全無顧忌這等細節,只怕以後劉協的態度,也是兩說之間。
諸侯人心都是不齊的,除了剛剛得到“天子”,極想用其為自己增加實力地曹操,只怕沒有多少人會在這個時候卻實際上去討伐於袁術。
當然,口中義正辭嚴的遣責自然是有必要的,只要不牽涉到實際的用兵即可……
正如劉曄的預料,除了他和曹操,再無人對於討伐袁術有實際上的興趣,孫策便是打著只待征討之事起,他便委一支少量部曲前往,表示下他與袁術再無瓜葛地態度即可。
呂布從屬於劉曄,在此事上他先接到了曹操以朝廷名義上下的檄文,接著又拿到了劉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