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倒一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目前回憶遭遇阻擊,抑鬱反彈,那就敵進我退,咱就鑽地道,挖地道。
“抑鬱所以十分恐怖,就因為人們看不到它有什麼外部標誌,看不到傷口,看不到傷疤,看
不到腫瘤,就因為他們的內心在流血,內心在燃燒,直至死亡。” 一位瑞士病人拉赫爾·
貝格林格先生寫道,“人們老是說,情況會好的,總會有好光景出現。大多數情況下,我就
只能保持沉默,不再說什麼了。”
我讀到這段話時,真想與這位難兄緊緊握手,正是這樣。我們只能沉默。
一個普通的因感冒而咳嗽的病人若與一個重症的抑鬱症病人坐在一起,人們肯定會同情那位
咳嗽的人;心疼他咳得難受,擔心他咳出血來。卻不知那位抑鬱症病人心裡一直在流血,不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14篇�認知日記�(2)
,他的整體狀況比心裡流血還恐怖,儘管他不曾呻吟半句。
“拍一下抑鬱症患者的肩膀,對他說:‘會好的,要振作起來。’這就等於對一名糖尿病患
者說,他的身體應該多生產一些胰島素一樣沒有意義。同樣,要求他們堅持住或者讓他們散
散心,也是錯誤的。” 在《不要恐懼抑鬱症》一書中,德國心理學家烏爾蘇拉·努貝爾指
出,“這恰恰是把指頭捅到了他們的‘傷口’上;他們無法拿出足夠大的力量去做這些事情
。”
一個患抑鬱症的醫生這麼說:“我寧可患癌症,我至少還可以講出來這是什麼。可是,這抑
鬱症,人們卻看不出來,感覺不到,什麼都沒有。”
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看過既是癌症轉移化療病人,又是重症抑鬱症患者寫的文章。大概兩
病兼有而又活下來的人少,願意把這些經歷回憶描述出來的更少。
我曾暗暗慶幸,幸虧我的癌症手術刀口像標語一樣豎在脖子上,一看即知曾遭重創;幸虧我
做過癌症化療,否則,很難扛住抑鬱症藥物副作用的煎熬。
人們對“抑鬱症”三個字誤解很深。一聽你有這病,張嘴就會說:想開一點嘛!心胸要開闊
。要堅強。
甚至有人會有棗沒棗一竿子:凡事看開一些嘛。千萬不要斤斤計較。抑鬱都是自找的,做人
要開朗大氣。
抑鬱症病人常遇上被人用指頭戳捅傷口的“安慰”。沒人理解,無話可說。這也是某些病人
不得不死的原因之一。
這類誤解太普遍。所以,精神衛生科門診宣傳欄上第一句話就是:“抑鬱症跟意志、品行無
關。”
()好看的txt電子書
這句話讓許多初診的病人釋然,並心存感激。
如我患的抑鬱症,就跟大腦化學物質5-羥色胺嚴重失衡有關。簡言之,我必須服用精神
化學藥物,補充5-羥色胺。否則,即使天天看心理醫生都救不了我的命。
紐西蘭心理學家格溫多琳·史密斯曾是重度抑鬱症患者,她在《抑鬱症完全指南》一書中這
樣
寫道:“作為一名臨床心理學家,我常常目睹我的許多心理病人臉上的痛苦表情,但是我以
前從來未理解他們精神衰弱的程度以及絕望的強度。”
每次讀到“以前從來未理解”這幾個字時,我都會想,患過重病的醫生是最理解病人的醫生
。理論上醫術精湛終究與親身體驗大不相同。中國歷史上的名醫很注重體驗,他們親嘗百草
,甚至為治瘟疫不惜自身染上瘟疫而摸索治療良方。
我這麼想,不是巴望所有的醫生都先當患者再從醫,而是深深感到當今許多醫護人員對病人
缺乏由衷的憐憫和尊重。據說西醫院在中國建立伊始,有80%的醫院是教會所建,70%的護士
是修女,醫生大多有“愛人如己”的宗教信仰,有奉獻精神。歷史上的中醫則佛道兼修,“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仁愛慈悲為本。而現今醫護人員多重技術層面的鑽研,忽略了道
德層面的修行。縱使技術高明,境界所限,成大器者鮮。
現代中國人,尤其是都市人,喜好看病,吃藥。就像嗜煙嗜酒之人,對看病、吃藥有癮。醫
院裡常常比鄉村集市還喧鬧。醫生們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