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疑一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駁,拿起分好的卷子閱讀起來,劉建網則在對面觀察著他們的反應。
對張逸夫而言,鄭道行答題就像他的人一樣,很工整,很規矩也很嚴謹,每道題都沒有任何謬誤或者有爭議的地方,對電廠、發電這塊瞭解得也很透徹,對20年後中國電力的預測也偏於保守,認為發電量在15000億千瓦時上下,水電將佔據同火電不相上下的地位,沒有提到新能源。
實際上,這是這個時代從業人員最普遍的想法,水電廠的建設一直很成功,三峽工程也開始有人提出,用長江的水力資源進行發電,幾乎不消耗什麼能源,很多人認為這將成為將來的主力。
張逸夫清楚,他們太高估水電廠的發電量,同時又太低估國家對電力的需求了,實際上即便三峽建成滿負荷發電後,水電所佔的比重依然極其有限,火電的地位仍然不可替代。
雖然在現代人看來,鄭道行有些鼠目寸光,但對於生活在那個時代的人來講,這絕對算是高瞻遠睹了。
之後大家交換卷子,張逸夫得以看到了夏雪的答題。
007 任君挑選
“好漂亮的正楷。”張逸夫剛拿到心下便是一聲讚歎,夏雪把規矩剛硬的正楷寫出了一種柔軟恬靜的味道,光是看著字就讓人覺得舒服。
再看答題,言簡意賅得有些過分了,任何概念只是點到為止,沒有一個字多餘的解釋,相應地,夏雪每一個題目回答得都十分完全,光第一題火電廠理論部分,就提到了十餘種火電廠分類,連垃圾回收發電廠都提到了。從知識量上來講,面對這個年代的夏雪,即便是張逸夫,在不借用“電”腦的情況下,都是自愧不如。
關於二十年後的中國電力,夏雪的回答同樣是幾組資料,沒有進行絲毫解釋,遺憾的是,她的估計比鄭道行還要悲觀許多,連10000億千瓦時也沒有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