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幾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就是這樣默默的在你身邊,享受你給我帶來的幸福感覺。”
“我帶來的幸福?……”蝶兒重複著歐陽的話,眼光閃出了憂愁的神色。
蝶兒倚在籜龍軒的波形欄杆上,遠眺擬硯臺上的文昌閣,彷彿忘卻了陪伴在她身邊的歐陽。
“你剛才說我帶來的幸福?幸福又是什麼?……”蝶兒突然冒出了一句。
歐陽楞了一下,不明白她問這句話的真正含意是什麼呢?
“幸福?”蝶兒喃喃自語。“我原以為自己是幸福的……”
蝶兒的眼前,映出了風枚眼裡深沉的哀愁,還有就是母親那無聲的淚水。
然而這樣的憂傷卻是父親曾經的幸福。
或許這樣想對父親也是一種傷害。蝶兒內心並不打算責備父親,想到他臉上經常浮現出的陰影甚至讓人同情。
如果自己沒有看見廣春與風枚的事,結果又會怎樣呢?
母親曾無意中說:“你畢業了,我也就解脫了。”
她得到什麼樣的解脫?難道是因為自己的存在而使母親無法自由?
那自己又怎能給別人帶來幸福的感覺呢?
歐陽望著蝶兒的側臉,感到她有一種不可名狀的哀愁。
歐陽想伸手扶住蝶兒那微微有些顫抖的身體,蝶兒卻躲閃開了。
“請別碰我,我是一個不祥的人。”
“瞎說!”
“是真的。或許就是我的存在,讓家人都不幸福……”
“瞧你都說些什麼呀,你的想法真是怪哩……”
“……”
微風吹過,河面上泛起陣陣波瀾,幾乎把整河的金色攪成了片片鱗光……
第二十九回 石經幢
佛寺就猶如是人們精神的家園,是人們內心世界的外化。
藝術家們創造著有形的佛教世界,禪師們建築著無形的心靈的殿堂。
當人們偶然走進正覺禪寺時,會對眼前的一切感到陌生與迷茫。突如其來的清淨、殿堂、佛像、僧侶,讓他們對眼前脫俗的生活產生懷疑。在全盤西化的物質世界裡,唯物主義充塞著人們的頭腦,這步鞋、綁腿與茶香就顯得是那樣的特例獨行。
首先突兀在小城百姓眼前的是正覺古寺後山的石塔。
據慧戒法師考證,古石塔其實是個經幢,因遠看像一座石塔,被人們誤讀了多年。經幢通體由石料建成,分為幢頂、幢身和基座三部分,呈八稜錐形。由於石頭的質量粗糙、不堅實、又經過歲月的風吹雨打,主體幢身上原來刻有經文、佛像的形象已經模糊不清,無法辨認了。相對於紙與絹,刻在石頭上的經咒保留的會更長久一些。可在時光面前,石經幢也顯得這樣的脆弱。
然而石經幢的存在,標誌著正覺寺的確切地址。
據《景德傳燈錄》記載,馬祖道一曾在江西弘法數十年,共建有48座道場,而正覺寺就是馬祖在贛弘法的第一道場。該寺始建於唐開元十五年(750年)。在佛教僧侶中,以俗姓稱祖的,可能就是馬祖道一了。和其師傅懷讓相比,道一是廣授門徒的禪師。懷讓那一輩人如果是靜修僧的話,馬祖則是開宗門的一代。江西的法嗣,據史書說,廣佈天下,影響深遠,稱洪州宗,與青原一系下的石頭宗遙相呼應,自此禪宗大盛於天下。
可有誰相信,千年之後的馬祖道場如今已蕩然無存,門庭蕭條,蔓草荒煙,惟餘殘破的石塔與幾株古柏形影相弔。
市第五小學就計劃在此處擴建,按規劃建成後五小將是羊城最現代化的小學。然而在校領導的眼裡,古石塔與現代化的小學是不相宜的,幾次要求拆除,慧戒法師據理力爭,希望能夠保住古石塔。好的藝術就是啟迪人的思想,就象石經幢,那些不知姓名的匠人,揮動鑿錘,它的存在即是向今人展現著古人的信仰之力。
正覺禪寺後院是有一片佛塔群,共有20多座,其塔有大有小,最高的有4米,最小的也有2米高,造形各異,皆用麻石雕砌,富有藝術特色。其中最有特色,就是那座久經風雨的石經幢,它能完整的從五小移過來,也是市裡折中的意見,好在佛說:不執著。
慧戒法師早年畢業於中國佛學院,為參拜馬祖道場遊歷至此的,不想卻見滿目蒼涼,不禁潸然淚下。法師乃發願興復道場,善舉啟動,四方響應。海內外四眾弟子同緣共助。數年艱辛,在法師的率領下,終使道場重光,禪燈復明。如今正覺禪寺初具規模,市裡最近又劃出文昌橋邊一棟沿河的老屋祠堂作為正覺禪寺的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