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正是對於這位他後世所熟知的抗聯名將的能力深信不疑。在趙尚志提出不想回三路軍後,楊震幾乎沒有絲毫猶豫的立即決定讓趙尚志去新區擔任負責軍事的軍分割槽司令員一職。他知道,這位名滿北滿的抗日名將是絕對不會讓自己失望的。
第二百三十四章 重任
至於跟隨他一同回國的原三路軍的幹部。楊震在與總指揮商議後決定去留兩便。不想回三路軍工作的,可以選擇留在二路軍工作。想回去的自便,絕不加以阻攔。
出乎兩個人意料的是除了原十一軍軍長祁致中以及少數幹部、戰士之外,其餘跟趙尚志一同從江北迴國的一百多抗聯零散退入江北的人員幾乎沒有人願意再回三路軍工作。
尤其是原六軍軍長戴鴻濱的態度最為堅決,,無論是作為老上級,將自己一手提拔起來的三路軍總司令,還是總政委以及北滿省委書記怎麼輪番勸說,就是不肯回去。
鑑於他的態度,在與三路軍首長商議之後,楊震還決定將其留下。與二分割槽參謀長對調。將二分割槽參謀長孫文久調任三分割槽任參謀長。將戴鴻濱調到二分割槽任代參謀長。
儘管戴鴻濱的能力在楊震看來有些弱,但擔任二分割槽司令員的原七軍那位代理軍長的能力確是著實不弱。就算戴鴻濱的能力上有些欠缺,但不至於對二分割槽的工作帶來影響。而且二分割槽的工作此時已經完全展開,將孫文久調至三分割槽不會影響整體。
實際上這些人之所以不願意回去的原因,除了戴鴻濱之外,其餘的人在楊震看來,都是被去年所謂的路線鬥爭給整怕了,寧願降級在二路軍使用也不願意回到自己的老部隊。
至於戴鴻濱不願意回去的原因,恐怕還在為自己去年被迫退入江北,部隊被繳械遣送至新疆而被處理的事情心中帶有悶氣。
楊震與總指揮連續開會安置趙尚志以及不願意回三路軍工作的人,中央代表團卻始終沒有表態。包括林總在內的所有人,都只是靜靜的旁觀。
對於楊震與總指揮關於人事安排的請示,林總只說了一句話:“中央這次派我來,只帶了耳朵和眼睛,而沒有帶嘴巴。”明確的表示了,至少現在不會參與的態度。
對於中央代表團的這個不表態的態度,多少讓楊震有些摸不到頭腦。因為他知道,中央代表團攜帶了一部隨時可以與中央聯絡的大功率電臺。他相信只要中央代表團在自己這裡,這邊發生的任何事情都會在第一時間轉到中央的耳朵裡。
直到接到董平發來的,一路軍總部以及隨行部隊已經在湯原南部渡過鬆花江,進入湯原南部,將在兩天之內抵達指定地點的電報後,林總才出面單獨找到第三路軍總司令與政委,以及北滿省委書記這三大巨頭談了大半夜。
雖然不知道談了些什麼,但從第二天清晨,幾個人難看的臉色,尤其是三路軍那位總司令幾乎蒼白到了極點的臉色來看,楊震估計恐怕不會是一個什麼太好的結果。至少對三路軍來說如此。
實際上也不怨這幾個人臉色難看。當初誰能預想到所謂的中央路線在今天看是錯誤的?誰也不會。要是早都有這個預見性,恐怕早就都成為聖人了。再說就算明知道不正確,又有那個人敢說。趙尚志和當初支援他的三路軍總政委的的結局在那擺著那。
一個被開除黨籍,莫名其妙的關押了一年半之久。一個被撤銷了北滿省委書記,降職為省委宣傳部長。省委書記的職務,則由其他人取而代之。
雖然總指揮從未與他說起過北滿黨內的鬥爭,但楊震從他無意也好,有意也罷透露出的隻言片語在加上後世星星點點的瞭解,連蒙帶猜的也能猜出來一個七成。至少他這麼認為的。
楊震知道表面看板子是打在他們身上,但根子卻在當年坐鎮的莫斯科那二位身上。最關鍵的,也是最核心的是對東北黨的領導權爭奪的原因。只是那個人現在在黨內還有相當的地位,其身後代表的那一方面,也至少不是現在中央能夠反對得了的。所以這板子至少現在也只能落在他們的身上。
看著三路軍領導人的結局,楊震突然感覺到幸運。自己回到這個時代後,東北與所謂的在莫斯科的那個中央早就已經失去了聯絡。在併入二路軍後,身為吉東省委書記的總指揮又一直全力支援自己的工作,使得自己少了很多的牽絆與制肘。更不用為政治上的所謂得失,以及什麼見鬼的路線之爭頭疼。
否則要是按照自己的性格,若是處於當時的環境之下,恐怕這結局不會比趙尚志好到那裡去。就算自己能“未卜先知”,但眼看著部隊因為執行錯誤路線而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