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開鑿大運河,是楊沐這幾年來,日思夜想的心願。
實際上,自從遷都之後,蒼國的運河開鑿就一直有條不紊的運轉。
這些年來,全國各地許多零零碎碎的河道,都因為運河開鑿計劃,被聯結在了一起。
但是,程序比較緩慢。
主要是因為,開鑿運河是一項十分艱鉅的任務,譬如設計和開鑿,各項裝置等等,這些都需要很多相關的人才。
培養人才是需要時間的,教育部花了四年的時間,才培育出了上千名專業的人才。
所以,這些年來,整個蒼國修建的運河裡程其實比較短,大約只有計劃中的四分之一的樣子。
當然,相比於其餘各國,蒼國是走在了最前面。
推動諸國修建運河,是他一個宏偉的計劃。
眾所周知,天下之間水系最為發達的,就是晉國。
可以說,晉國能夠在一次擴張中,躍升為霸主,發達的水系功不可沒。
蒼國如果不是因為有水泥馳道和軌道的加持,也無法將晉國比下去。
在古代,有天然河運和和人工運河兩種。
天然河運給人類帶來了交通運輸的方便,既省力,又經濟,一葦之航,只要水力可以勝任,就能隨水道所至而達到其沿岸的各地。
陸地上的運輸雖不受河道的限制,可以隨意所之,但除開平地之外,山陵丘壑,處處都存在著運輸的困難,而且從運輸量上講,車輛和船舶的差距很大,用力也很懸殊,兩者比較,自然是河道運輸的優點大。
當然,天然河道的運輸也有它的缺點和不足之處,這就是河道要隨著地勢的高地而定,而且河道有一定的流向和流程問題,距離河流遠的地區,就得不到方便。
這樣,就出現了人工開鑿運河的辦法,來補充天然河道的不足。
根據楊沐所知道的,中國古代從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時代,為了北上中原爭霸,就開始開鑿了運河,事實上後世很多的河道,都不是自然形成,而是人力開鑿出來的。
在蒼國開鑿運河,大抵可以分為三個方面的考量。
在政治上,運河成為漕運的主體水道之後,漕運藉助大運河溝通的便捷條件,將糧食與貨物等,轉運到全國大部分地區,成為調劑物資、制衡社會的有力手段。
漕運是維繫中央政權不可或缺的的物質基礎,分佈各地的龐大地方駐軍、漫長邊境線上的防禦與進攻、四方征討的各種戰事,都可以憑藉漕運作為強大物質後盾。
經濟上,漕糧徵派的重點地區,多為農業生產的發達之區,而應漕運之需所進行的水利開發,在一些地區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農業水利的發展,漕運可以極大地促進商品的流通。
中國歷史上,漕運對城鎮盛衰的影響最為明顯,尤其是運河沿線的城鎮。一方面,隨著運河的開通和運輸條件的不斷改善,一大批城鎮隨之興起,另一方面,運河漕運的日趨頻繁,以及它所帶來的大量商品和貿易機會,極大地吸引了各地商人小販及其他各類商人的彙集,運河沿線城鎮的繁榮也成為自然的事情。
譬如明清時期,運河沿線的臨清、濟寧、淮安、揚州等,雖然不能說完全是因為漕運而興盛,但漕運的北上南下,以及它所促成的貿易機會,一定是這些城鎮繁盛的主要原因。
漕運帶來的交通便利與商品流動,城鎮的日趨興盛,促成了運河沿岸市場網路的形成。運河一線城鎮的興衰,多與運河的流暢與否、漕運的正常與否緊密關聯。
而在社會上,漕運是維護一個王朝的穩定和制衡社會的重要手段,尤其是中國古代社會中後期,統治者熟練而頻繁地利用漕運進行社會制衡與調控,消弭諸如重賦、災禍以及物價波動等造成的社會不安定因素,從調節市場、平抑物價、賑濟災民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
當然,這只是大運河修通之後,發展漕運對國家的長遠影響。
從眼下的蒼國來看,修建運河還有一個十分大的作用,那就是實行財富的二次分配。
為何?
就要說到蒼國的狀況了。
眾所周知,自從楊沐登基之後,就一直力推輕徭薄賦,蒼國百姓的壓力大減,甚至很多貧窮的人口,根本就不用繳納賦稅,而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徭役,雖然在法律上也是存在的,但是這些年蒼國推行的,都是有償徭役。
何謂有償徭役?
就是說,官府若是有了什麼重要的工程,先讓百姓們自由報名,若是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