蠍子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神經完全繼承到這輩子的餘曉菲,在賽場上更是將之發揮的淋漓盡致。
從出場到結束,一段《春秋亭》,行雲流水,一點兒錯也沒出,還超常發揮!自使至終就沒想過在臺上還有緊張一說!事後被問起“上臺緊張不?”,餘曉菲呆一會兒答曰“忘記想了”?!好嘛,緊張也能忘記了,還不是精神經?!
結果在評委老師的眼中就變成了:這孩子不錯,不怯場,唱腔也不錯,是個好苗子,有發展。把分打得還都挺高!
於是,比賽結束,餘曉菲抱著第二名的獎盃和證書回家去了……
當李老師得知餘曉菲關於怯不怯場的回答時,看著自己的學生半天沒說話,拿著獎盃愣是站了半個多小時,把餘曉菲看的心裡直發毛(娃,你的粗神經呢?)。
我是程師傅來了分割線
程派的唱腔別具一格。嚴守音韻規律,隨著戲劇情節和人物情緒的發展變化,唱腔起伏跌宕,節奏多變,要求達到“聲、情、美、永”的高度結合。表演方面要求細緻深刻,講究舞臺表現形式的完整與美感,同時注重貼近生活的真實。 唱腔方面有一種幽咽婉轉、若斷若續的風格。
程派劇目中的角色,典雅嫻靜,恰如霜天白菊,有一種清峻之美。在表演上無論眼神、身段、步法、指法、水袖、劍術等方面也都有一系列的創造和與眾不同的特點。
程師傅是李老師的大師兄,程派藝術最具影響力的傳人之一。程師傅的嗓音極佳,唱腔略顯低沉,表演嚴謹有法,恪守矩矱,精湛完美;身段舞蹈、做工分寸準確,舉止有譜;唱唸吞吐考究,行腔剛寓於柔;四功五法頭頭是道。他還特別著意於保持程派所獨具的藝術風範,準確展現程派藝術特有的意韻。程師傅已經年過五旬,弟子們也已桃李滿天下,和餘曉菲一起比賽的小演員中,就有他的徒孫。
餘曉菲來參加比賽之前,李老師聯絡了自己的大師兄,將自己這個小徒弟託付給他,同時也希望大師兄能指點一下自己的弟子。
程師傅現在屬於半隱退狀態,偶爾唱唱戲,多數時間更喜歡在家中研究書法和劍法。
程師傅的劍術很高,武戲中的功夫並不像外人所想那樣只是一些“花拳繡腿”,幾十年的功力浸透出來的武功,並不比傳統“武術大家”差。
接到李老師來信的時候,程師傅剛剛練完一套劍。小徒弟接過師傅的劍,遞上一杯清茶。
程師傅一邊品茶,一邊和小師妹聊天。得知小師妹的弟子要來參加比賽,並託給自己照顧,自是滿口答應。
李老師學戲的時候,程師傅已經出師多年,經常指點小師妹的功夫。與其說兩人是師兄妹,不如說更像是師徒。再加上兩人年齡差距很大,程師傅更是像照顧女兒一樣關心著小師妹。所以,在感情上,餘曉菲更像是自己孫女。要知道,李老師教戲多年,還很少對一個學生如此上心,電話中也感嘆弟子學戲的刻苦和對戲曲的領悟。
比賽時,程師傅專門去看了,對餘曉菲的印像非常好。雖然唱功還不夠純熟,但那股子認真勁兒讓人看著就是舒服!
既然小丫頭的表演讓自己看著很舒服,那麼小師妹想要自己指點一下的請求程師傅就欣然接受了。
餘曉菲的唱腔有點兒稍顯嬌嫩,偏向於“柔”。而程派的特點是“柔”中帶“剛”,吐字婉轉,若斷若續。表演方面更是注重於真感,著重於細節。曾有人說,京劇的表演和現實相差太遠,一看就是在“演”戲。其實,不然。京劇的傳統劇目都是根據當時的生活來編寫,再經常一代一代的傳承、改良。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眼神,都是經過不斷的推敲。即使只是簡單的一個微笑,都可以從中感受到角色的情感和心理變化。只不過,京劇中包含很多的古老的文化底蘊,不像現代的歌曲表演,簡單直白。
跟著程師傅的這段時間,餘曉覺得自己收穫很大。唱腔不再想以前那樣過於柔軟,表演方面也越來越自然真實。至於武戲,之前接觸的不是很多,不過也略有小成。雙劍在手,也是舞的有模有樣,就是力道還差了些。
離開的時候,程師傅十分的不捨,將自己收藏的一對鴛鴦劍,送給了餘曉菲。餘曉菲也回贈了一幅雙面繡的,這是她第一個雙面繡作品,一面繡的是《明皇封女將》中的持劍而立的沈雲英,別一面則是一幅“桃李滿天下”……
9美國
初二的時候,餘曉菲的二胡水平已經達到了八級。婉拒了老師讓她做文藝委員的任命(餘曉菲一直認為自己的性格不適合當幹部,而且文藝委員還需要性格活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