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言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若是沒有你,如今我該是羈旅天涯,不知萍蹤何處……所以,九郎,不要再想這些毫無意義的假設性問題了,我們此刻已然在一起,那麼生命中便再也沒有了其他可能,若是真心感激,便當珍惜眼前……”
“嗯。”李治輕吻著永寧的頭髮,溫馨柔和地與她說起兒女之事來,從李琮的鋒芒漸露,到沁華的傲氣天成,乃至那些與孩子相處時的趣事,也來言去語地聊了起來,無關風月,卻更顯情濃。
自從房玄齡的那幾位同窗故舊下力幫忙之後,書院之事房玄齡便放手了不少,幾乎只是擔些聯絡謀劃之責。而對於由永寧在背後策劃,李治牽頭搞出來的諸如日報、期刊和印刷技術等事情,房玄齡反而投入了更多關注和精力。
雖然房玄齡已經辭去了官職,但是李治顯然並沒有真正放他歸家養老的想法,每每與人討論之下有了爭執或收穫,都會忍不住請房玄齡進宮評論一番。或許是無官一身輕的緣故,房玄齡如今言行都直接了很多,並不像當初身執相位之時那般瞻前顧後,反而更讓李治高看了幾分。
一次次的接觸下來,房玄齡也將李治的最終目的看了個清楚明白。然後本來心中對李治於政治上的急躁冒進,而生出的那些不滿,便都平了下去。甚至可以說,對於李治能耐下心思,穩紮穩打地貫徹“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房玄齡便不由得對李治另眼相看了,曾經對李治的印象,也大為改觀。
本就因著李世民的知遇之恩,而下決心盡竭以報,可以說李治在心中對他生出感激的很多事情,他的盡忠物件卻是李世民。對李治這位繼任之君,從某些方面來說,房玄齡並不認可,在他看來李治從很多地方來看都並沒有成為英主明君的資質。
只是房玄齡的衡量標準卻是李世民,雖然他也知道這對李治不公平,但是他的驕傲卻不能容許自己降低標準。正如隋末亂世之中,他所做出的抉擇那般,他心目中值得他生死相托,無悔追隨的英雄便該是李世民那樣的人,他也只會認可那樣的人……
李世民死後,房玄齡便生出了遲暮之心,之所以堅持到此時才辭官榮養,也不過是念在與李世民的君臣厚誼,才會幫了李治那麼多。可是此時的李治,卻讓他從那副仁弱的表象下,看出瞭如李世民一般的鋒銳,心中竟是另起豪情。
對於大唐的蕃鎮兵制問題,可以說與李世民討論的最多的人,當屬房玄齡無疑。而且二十多年的宰相生涯,也讓他對於各地府兵的實際情況所知甚深,一封未署名的奏疏,也僅僅用去了三個時辰,便書寫而成。
當奏疏交到李治手中的時候,他是真的愣住了。
第一卷 風雨長安 第二四三章尷尬
第二四三章尷尬
李治琢磨兵制問題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不管是與李世民,還是與手下謀臣,都討論過不知多少次。其間做出的記錄,和不斷改善的計劃,更是擺滿了整個書案。可是房玄齡這一封洋洋灑灑萬餘字的奏疏,卻是比他這幾年的努力所得,內容更為詳盡,所用手段更為平和,最終的預期結果也更符合帝國的既得利益和未來發展……
李治有些失神地看著手中的奏疏,心中不停地泛起一個懷疑,為一個長孫無忌而失去了房玄齡,值得嗎?但是這份懷疑卻很快便被他壓了下去,而他也終於明白了李世民當初對他做出那番交待的本意——即使看來脾性溫和,可是房玄齡依舊不是他可以駕馭的能臣
想通此節這後,李治忍不住搖頭苦笑,在那些貞觀舊臣的心目之中,他永遠只是李世民的兒子,他們對他的支援也僅僅是來源於此。他們對他的認可,僅僅是因為他是李世民所認定的人,他們對他的忠誠也僅限於“不背叛”,而他們的忠心物件永遠都只是那個帶著他們一起開創了貞觀盛世的太宗皇帝李世民。
其實李治心中很清楚,如果吳王李恪的母親不是前朝的公主,如果他的身體裡沒有流著一半屬於前朝皇族的血液,那麼即使李恪不是嫡出,但是隻憑藉著諸皇子中唯他品性最似李世民這一點,貞觀舊臣之中怕是便有一多半都會力挺於他,那麼如今坐在這皇位之上的人會是誰,就真是不好說了……
在李治上位的過程中,一眾貞觀舊臣除了擁躉於他的,便是保持中立的,當然,這保持中立不發表意見的人仍是佔了多數。他們對他,沒有認同,只是不曾反對……
要說李治心中沒憋著口氣,那絕對是假話,可是那些一路跟著李世民發家的老臣,又有哪個是好相與的?即便心裡不待見他,可是那面兒上卻從來也沒帶出來,頂多就是該幹活兒的時候,出工不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