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章 一步步來 (第1/5頁)
榮耀與忠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當前的南方國家數量不少算,只是大多在之前被楚國所控制住,其中就包括陳國與蔡國。
而陳國和蔡國在“楊梁之戰”後,他們被晉國納入小弟的範疇,論實際卻是仍然陷入與楚國的爭奪之中。
那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楚國滲透陳國或蔡國的時間太長,絕不是晉國想搶就能夠立刻搶到手。
拿目前的現實來說,陳國和蔡國名義上成了晉國的小弟,兩國的廟堂之上卻仍舊有不少楚人擔任高位。
不將那些佔據高位的楚人清理掉,哪一天楚國想要陳國和蔡國重新臣服,可能不是一句話那麼簡單,只是一定困難不到哪去。
對地緣政治有所概念的人,看一下地圖就能夠搞懂了。
“以前是鞭長莫及,現在不一樣了。”樓令認為大軍抵達陳國,需要立刻著手驅逐陳國廟堂的楚人。
曾經的晉國距離陳國和蔡國太遠,哪怕陳國或蔡國有心投靠晉國,實際上晉國壓根就不想要。
那是因為晉國即便將楚人趕出陳國或蔡國的廟堂,等晉軍班師回國之後,距離陳國和蔡國太近的楚國很快就能出兵。
只要楚軍開進陳國或蔡國境內,源於兩國根本無法抵抗楚軍,他們不想被直接吞併,只能選擇繼續被操控。
吃下鄭國南部的晉國,目下變成與陳國直接接壤,事情肯定就變得不一樣了。
樓令想得怎麼不是殺光陳國的楚人?這是因為楚國控制陳國的時間有點長,那些楚人已經跟陳國權貴形成了盤根錯節的關係,一旦選擇殺戮手段,不免要清算投靠楚國的陳人。
真的要是展開大肆殺戮,除非晉國從讓陳國成為附庸,變成兼併或派人把控,要不然陳國一定會亂起來。
“為什麼不效仿楚國對兩國實施控制呢?”中行偃問道。
樓令只當沒有聽到中行偃問那一句話。
“得不償失吧?”士匄接過話題,說道:“我們控制鄭國南部的時間不長,暫時無法確定是否會出現反覆。”
道理就是那樣。
晉國才佔領鄭國南部多久的時間,馬上就要控制陳國和蔡國,看似形勢一片大好,誰敢保證不是步子邁得太大啊?
中行偃一定知道這樣的道理,明知道卻提出問題,擺明就是有所意圖,超大機率是想創造利益。
怎麼創造利益?當然是將陳國和蔡國列上選單啊。
如果中行偃現在就想要吞併陳國和蔡國,不是出於設定陷阱讓政敵跳進去的目的,只能說是貪心到誇張的程度。
對,晉國是佔領並控制了鄭國的南部。
問題是,鄭國作為一個國家還健在。
涉及到主權歸屬,失去土地的國家沒有徹底滅亡,代表著一切仍有可能。
這麼說吧,哪一天晉國說沒就沒了,仍然健在的鄭國難道就完全沒有可能性來光復舊土嗎?
樓令不管中行偃是出於什麼目的,攤開了說道:“我們需要陳國和蔡國作為緩衝。”
“可是,我們已經跟楚國實際接壤了啊?”中行偃說道。
那倒沒錯。
晉國佔領並控制了鄭國西部,導致晉國直接與楚國形成接壤,很恰好就是鄭國的西部面向楚國西北部的區域。
楚國西北部是什麼區域?說是方城的所在地,大概就能夠明白了。
現在知道樓令為什麼不想要實際管理已經佔領的鄭國西部了吧?正因為是對著楚國修築方城的區域。
有點軍事常識就能夠明白,楚國有方城可以作為依託,他們在防守上更為便利。要是楚國有了餘力,猜一猜哪裡會是他們主要的用兵位置,來展開對晉國的反攻。
晉國對鄭國西部或南部的控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會顯得很虛,有可能過上二三十年都不定算是真正控制。
那取決於當地的貴族會對晉國中樞產生多少歸屬感,來決定面臨重新的抉擇將作出什麼樣的決定。
樓令不知道侯氏投靠晉國之後很是死心塌地,哪怕知道也不會認定侯氏忠於晉國。
任何一個人面臨抉擇,不同的時間與境遇,做出的選擇不一定一樣。
也就是說,在統屬關係上面,壓根不存在百分百的忠誠。
光是侯氏對晉國足夠忠誠遠遠不夠!
“不遷徙老晉人進去,當地就不可能得到鞏固。只是遷徙老晉人,誰願意去當篳路藍縷的那些人呢?”樓令反正不樂意。
樓氏的核心利益不在南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