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7章 瞧稀奇 (第2/4頁)
榮耀與忠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斷的水湧來呢。
樓武其實也不知道,也就答不出來。
河邊有抽水汞,城池邊上有蓄水池,河水經由管道源源不斷匯聚向蓄水池,再由蓄水池源源不斷提供城內。
河邊的抽水汞在當代屬於高科技,九成九的人看了都搞不懂原理。
蓄水池倒是讓人一看就能搞懂作用,只是大多數管道是埋在地下,只有見識相關工程全程的人,才多少知道管道的佈置了。
這是樓令在模仿羅馬嗎?要算的話,多少是有些的。
然而,樓令沒搞噴泉設施。
到現在,還不是樓令追求藝術的時候,更加講究的是實用。
到處都能取到水,講事實對民生就是最為實用的事情,避免一個家庭取水要忙碌一整天,解放了至少一個人的勞力,讓他們參與其它的工作。
一個家庭多出一名勞動力,不用做什麼加減的算術題,智商正常都明白一加一減多麼重要。
“要是在‘臨淄’也這樣做的話……”高固說到這裡停下來,問道:“耗費大嗎?”
樓武從未關注過這些,直接搖頭表示不清楚。
耗費大嗎?要看從什麼角度去看待吧。
對於樓令來講,無論方面到多少人,他們都是自己的人,一應耗費自然就是值得。
高固想在“臨淄”複製?他又不是齊君。
哪怕是齊君環,他估計是不想幹。
沒別的,單純就是“臨淄”取水變得方便之後,有太多不相干的人會佔到便宜。
要是在自家的封地效仿樓氏搞自來水設施?同樣不會有多少一家之主願意幹。
說白了就是,沒那一套玩意之前也是那樣過活,弄起來卻是要花一筆財富。
有取水的便利將變相為自己增加可用勞動力?那不是還沒看見嘛。
不幹就看不到?
看不到就不願意幹?
直接陷入死迴圈了。
看看高固的反應就知道,他想要建議齊君環在“臨淄”效仿樓氏,建設那麼一套水利設施。自己的封地搞?那就變成:花我的錢,給你們享受?沒門!
高固後面問了一下,能不能在自己的家宅搞樓氏的那些設施。
關於這個?樓武還是不知道。
差不多到了中午,樓武說是到飯點,應該回去吃飯了。
“吃飯?”高固看了看天色,說道:“離下午還有一個多時辰。”
封建時代之下,一天吃三頓正餐的人絕對不多。
有條件的人家,他們會在下午吃一些非正餐來墊一墊肚子。
諸夏這邊下午用一些糕點,喝一喝湯水,在西漢就已經成為貴族的普遍現象。而這是在公元前。
西方那邊?要等大航海時代的一百多年之後,達官貴人才有喝下午茶的習慣。因為茶葉就是因為開啟大航海,之後從諸夏傳到印度,再讓英國佬和法國佬賣得滿世界都是。
沒有錯,諸夏的茶種被侵略者偷到印度去大面積種植,西方世界喝得茶大多來自印度,並不是從諸夏大地購買。
而印度開始種植茶葉之後,盜版幹倒了正版,世界各地的茶葉超過八成就是出自印度。即便是步入二十一世紀,作為茶葉原生地的中國也沒有在國際茶葉市場佔多少份額。
類似的情況還有生絲與絲綢。
不是在開玩笑!
關於生絲的國際市場,滿清末年日本搶了絕大多數的市場份額,就此以後中國在國際的生絲市場幾乎丟了個乾乾淨淨,沒有再拿回來過。
絲綢方面也是十九世紀被日本所取代地位,後面中國只販賣原材料,原因是時尚的話語權丟了。
高固回到住宅,隨後被樓令邀請一起用餐。
等高固發現侍者不斷端上來正餐,只能說是有些迷糊。
其實,很多人都有條件一天吃三頓正餐,他們純粹就是沒有這種習慣。
樓令在有條件之後,每一天都是吃頓正餐。
結果嘛?樓令的妻子、媵、子女先習慣,後面治下有條件的人跟上,又成了樓氏與其他家族與眾不同的一點。
一天吃三頓在樓氏成為正餐的現象,最為起碼就是有條件做到的家庭,大人和孩子身上多了一些肉,孩子長得也比高和壯。
最先發現樓氏這一情況的家族是郤氏,三郤的一叔二侄率先跟上,慢慢也影響到其他家庭。
到現在,晉國的樓氏、郤氏、範氏、荀氏這些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