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歸國 (第3/5頁)
榮耀與忠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宮城之內,晉君周接見樓令的場合確實比較正式。
這樣的接見地點很容易說明問題,晉君周要跟樓令談的是正事。
閒聊?沒有人會在很正式的地點見面。
“辛苦上軍將了。”晉君周不清楚對秦國用兵的詳情,戰事已經告一段落,有收到最終的結果:“經此一役,秦國不再為我(晉國)威脅。”
其實,要怎麼去分辨來自秦國的威脅呢?
在晉國與楚國爭霸期間,位處西邊一隅的秦國總是會趁晉國與楚國大戰來捅屁股,好幾次讓晉國反應不及時,導致西部大片區域遭到蹂躪。
最為嚴重的兩次是“輔氏”和“魏”被秦軍殺進去,大量黎庶死於秦軍的屠戮之下,生產設施和農田被大肆破壞。
所以了,真要報復秦國的話,其實應該是荀氏或魏氏最積極。
很令人納悶的事情是,無論是原歷史版本或樓令的這個歷史版本,荀氏或魏氏都沒有表現出對秦國的極盡仇恨感,看著好像也沒太當回事。
甚至是到了智氏全面崛起階段,歷任當了晉國中軍將的智氏之主同樣懶得報復秦國。
魏氏立國之後,他們光顧著跟中原區域的國家過不去,乃至於遭到秦國的挑釁也是懶得搭理,最後實在受不了才調頭猛揍秦國一頓。
他們為什麼懶得搭理秦國?因為在得到開發之前,秦國看上去就是一個窮鄉僻壤。
那並不是秦地的條件極其差勁,純粹就是在始皇帝一朝之前,沒有秦人提出進行大舉開發。
歷代的秦廷,尤其是佔領了巴蜀之後的秦國,秦廷是拿巴蜀當奶牛在用,秦地缺糧就擠巴蜀的奶,戰事需要糧食更是狠狠一直擠。
所以是什麼情況?巴蜀的人從不懷念秦國。誰被當成奶牛,會懷念一再進行極盡剝削的朝廷嘛!
到始皇帝當政期間,沒有來自韓國的鄭國獻策,一樣沒有秦人發現老秦地原來也有好地方。
真實情況是晉國內部除了樓氏之外,真的沒有其他卿位家族看上秦地。不說其他家族,原因是非卿位家族有地能佔就高興,哪有挑三揀四的資格。
由於國君和卿大夫更多是將秦國視為疥癬之疾,哪怕樓氏充當主力趕跑了秦廷,講事實就是高層真的沒有太當一回事。
這樣挺好,免得有卿位家族來跟樓氏搶食。
“君上,這是初步的禮單。”樓令知道晉君周在著急什麼。
能夠是什麼,無非就是晉君周盼著樓氏趕緊分潤。
畢竟,要說卿位家族現在不好過的話,孤身回國的晉君周就沒有好過的時候,尤其是現在有太多公族封君嗷嗷待哺。
要講嚴格的流程,國戰或是某個家族進行私戰,國君都會派人盯著。
不是盯其它什麼,單純就是盯取得的收穫,免得有貴族在給予國君分潤期間瞎糊弄。
好多規則自晉厲公當政就被矯枉過正了,搞到晉君周當政完全憑貴族的良心辦事。
晉君周拿到初步禮單,仔細地看完之後,驚訝地說道:“這麼多老弱的嗎?”
那可不是!
樓令解釋道:“臣是趁秦人遷徙展開行動,所能捕獲的自然大多是老弱。”
能理解的吧?
進行逃跑的話,年輕力壯的人一定更能跑,可不就是大量老弱被捨棄了嗎?
“這……”晉君周倒不是認為樓令專門挑老弱的俘虜來分給自己,伸手揉了揉自己的太陽穴,很是苦惱地說道:“養不起啊!”
別看晉周是一國之君,他也有需要履行的義務,其中包括在服役期限之後提供軍隊後勤。
進行“楊梁之戰”的時候,晉君周就欠了貴族一屁股債。這些債務可沒有不用還那麼一回事,早還或晚還,總之就是必須還上。
晉君周肯定有在“新田”之外直轄的土地,數量其實並不算少。
相當要命的事情是,登基之初可不止有卿位家族侵佔,一眾公族封君幹得最狠。
到了晉君周登基之後的第六年,他實際上能夠管轄的城池也就五座,其餘名下的城池或資產一點不見得到歸還的跡象。
城池或村莊有定數,並且也是明明白白的在那裡。等晉君周真正成年之後,不想吃相過於難看的卿位家族,他們再不願意也得還回去。
類如已經開採的礦產以及各種勞動力,晉君周則是不要奢望可以拿到手了。
而勞動力的失去對晉君周來說最為致命。
這麼說吧?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