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都要臉啊! (第2/3頁)
榮耀與忠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樓令明白去提,暗示則是必須做,只能哪一天郤錡和郤至能夠搞明白了。
衛國進入國喪階段。
他們排到列國通知的人,一般是會隨之跟著使者團一塊回來。
任何一個諸侯國的一國之君薨逝,一定要通知到周天子。
而周天子通常只會派出合適的公卿慰問,並不會親自趕到臣下的葬禮現場。
半個月後,第一批抵達“濮陽”的使者團來自魯國。
代表魯國而來的是叔孫僑如,他第一時間前往宮城對衛國先君夫人以及儲君衎進行慰問。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隨同叔孫僑如一塊前來的還有魯國的史官,他將負責記錄衛定公葬禮所發生的一切,包括列國誰來了,他們在葬禮上有什麼表現,回國之後儲存到典藏室。
另外會出現的史官來自“洛邑”,他所記錄的一切也是放在典藏室,只不過這個典藏室在“洛邑”城內。
身份地位到了一定的程度,大機率是會追求身後名。
以前只有周王室擁有記錄歷史的資格,後來加上了一個魯國,到現在列國也在自行記錄,只是權威性質方面各自存在差距。
以順序的話,自然是周王室最重,再來是魯國,後面才輪到列國自己。
而列國的史書,它們在滅國之後會被勝利一方拿去,可能是毀掉,也能是勝利國藏起來。
等秦國掃滅列國之後,其實始皇帝一開始有派人將列國史書妥善保管,後面因為儒生侮辱始皇帝的生母,再加上一眾術士亂跳,尤其是後面儒生在泰山封禪上耍了始皇帝一通,才出現了“焚書坑儒”事件。
所謂的“焚書坑儒”,焚的就是列國的史書,坑殺的大部分人乃是術士,少量儒生也在其列。
至於後面的儒生一直拿“焚書坑儒”說事,其實就跟二戰之後魷魚一直強調乃至於誇大自己是受害者,不提到底做了什麼才被懲罰一樣。
當然了,後世儒生強調“焚書坑儒”,講真話是有點亂認祖宗的意思。原因如上所述,始皇帝所坑殺的人,他們大部分是術士。
其實,一再進行強調,只是在保留“追究權”這麼一個法理。
畢竟作為受害者,保留追究權不合理嗎?不止需要的時候就能拿出來當藉口,平時也能塑造內部的思想,遇事了天然可以使內部更加團結。
越後面,來到“濮陽”的列國代表更多。
“我們的代表是上軍將(士燮)。”郤至剛剛得到這個訊息。
不得不說的事情是,士燮的隊伍經過“孟津”期間,在那邊的樓氏情報人員已經向樓令送來訊息。
所以是,樓令比郤至更早知道來人是士燮,只是沒有說出來。
“這倒好,一下子在衛國有兩位卿了。”樓令在提醒郤至,非必要就別出現在公眾場合。
魏顆需要有自己的存在感,也是在進行又一次的試探,順著樓令的話說道:“是啊,要是列國知道‘濮陽’有兩位卿,他們要被嚇到了。”
那個就好像只能扛起一百斤的重要,多出一斤都將被壓垮,結果又被增加一百斤重量,直接給壓死了。
儘管很多人知道郤至本就在“濮陽”城內,他們也知道郤至過來是為了什麼。
問題就在於,一旦晉國的兩位卿大夫同時出現在一個公共場合,著實很難不讓眾人多想。
郤至壓根沒有注意聽魏顆在說些什麼。
這倒讓魏顆以為自己的試探取得進展,決定以後膽子更大一些。
有一說一,非但郤至不適合出現,乃至於樓令和魏顆都是不出現最好。
畢竟,他們三人是來懲戒衛國……,至少要懲戒衛國的儲君衎,礙於衛國處在舉行國喪期間,他們只能暫時按捺下來。
以為衛國的儲君衎變成一國之君就算完事了嗎?怎麼可能嘛!
到時候,他們是不好直接針對成了一國之君的衛衎了沒有錯,完全可以將懲戒目標換成衛衎一系的人。
講事實就是,衛衎自己被懲戒,頂多也就是丟點名譽;換成他的親信被懲戒?大機率會是丟命!
來到“濮陽”計程車燮並未與郤至、樓令或魏顆接觸。
作為前來弔唁的晉國代表,士燮走流程按套路,一絲不苟地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其餘一概不進行絲毫干涉。
也許是士燮那般表現給了一些人錯誤的訊號,某天有人代表還沒有正式繼位的衛衎過來孔烝鉏府宅,拜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