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鴻一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後來維克多…弗萊明先生在好萊塢的地位也不算低,提到“好萊塢黃金時代”那麼肯定會提到他,畢竟他拍攝了《亂世佳人》這部經典名作。所謂黃金年代指的是大蕭條之後,電影業逆勢繁榮的那段時期,《亂世佳人》就拍攝於1939年,算是黃金時代的經典。
但是他被稱為“好萊塢超級匠人”,對於一位藝術家來說這個稱號實在不能算是一個褒揚。
只有起錯的名字,沒有起錯的外號。現在這位“好萊塢超級匠人”還沒有那麼super不過已經開始有點匠氣了。
實際上,攝影師出身的導演有很多,而這些導演身上都會有些匠氣。電影又被稱作“光與影的藝術”,作為攝影師自然更加註重畫面,而有意無意地忽略了故事和主題,所以他們的作品外表華麗內容空洞。
當然如果是拍商業片,那麼維克多…弗萊明先生這樣的導演絕對是綽綽有餘。不過我們的袁大師除了要建立“導演編劇二元體系”之外,還有著開啟“知識分子電影”這個美學流派的野望。
不過現在說這個還太早,袁燕倏首先要把在場眾人給說服了。
他習慣性地點上一支雪茄……1920年的一大好處就是隨時隨地還能在公共場所抽菸啊。
“弗萊明先生,這個問題麼……”我們的袁大師抽了一口煙,然後好整以暇地道,“很簡單。只要是符合三一律的電影,那麼編劇肯定就比導演更加重要。”
“三一律?”
“對啊,三一律。”
好吧,如果這裡的影視圈人士不知道三一律那也真的可以去死了一死了。
三一律最早是亞里士多德提出了,他將古希臘戲劇的特點歸納於三一律,即所謂時間一律、地點一律和情節一律。所以三一律(three unities)是西方最早的戲劇結構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