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一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商榷,但基本上還是屁股正的,但明清二史,這就有些操蛋了。
明史多是那些投降滿清的文人寫的,基本上明眼一看就得開噴,清史就更不用看,滿篇都是聖君明德,能搞出文字獄的朝代,能有什麼史論所言。
所以很多人只認明史以前包括明史的《二十四史》,對算上清史的《二十五史》嗤之以鼻。
當然有清史不煉二十四史》是歷史原因,但歷史愛好者對清史的不屑的公認的。
…………
話又回來,歷史長河,浩瀚如海,其中很多事件的真假已經隨著時間消失,史書記載也很多不盡其然。
後人只能略做猜想,各抒己見,要想一錘定音是不現實的。
而馬晉所弄出來的這個的“歷史那些事”也是這個意思,只做猜測分析,並不蓋棺定論,僅供時人以作談資,順便普及普及歷史。
深入挖掘歷史真相,那是史學家的的活,馬晉沒這個閒工夫,也不利於《雜誌》銷量。
如今“歷史那些事”這個半娛樂半普及的畫風,既有乾貨,又能給予讀者遐想討論空間,馬晉表示很滿意。
………
陳秀才現在就對這篇關於“燭光斧影”的分析很感興趣,來回讀了兩遍不,又讓兒子把他珍藏的《資治通鑑》宋紀一二卷取來,認真比對。
這套《資治通鑑》可是陳秀才的珍藏,不過並不全,只有陳、隋、宋、漢四記,但就這也不少了,共九十四卷,擺了滿滿一列,要不是陳秀才酷愛史書,以他的經濟條件也不會購買這麼多的書籍。
而等他比對清楚後,陳秀才對《雜誌》的法更認可了,不過他也有一定異議,想和其作者討論一下,只是這事只能想想了。
陳秀才唏噓一會,讓兒子把宋記兩卷放回原處,鬱郁的又翻開一頁,正好看到“歷史那些事”的徵稿文書,還標有稿酬酬謝,心中甚喜。
“兒子,把那兩卷宋紀再給為父拿來。”
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