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一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七月初二,晌午
同仁堂掌櫃董禮春剛剛送走了內閣閣老遊見遊大人府裡的一個管事,回到後院,臉上露出淡淡的笑容。
投雜誌》“醫論”的福,同仁堂隨著上面那句“以上藥材,同仁堂各大藥鋪均有銷售”的廣告好好火了一把。
之前已經有名氣的同仁堂如今一舉成為京城知名藥鋪,從“醫論”傳單釋出的那起,每日來藥鋪尋藥的人呈直線迅速上升。
而掌櫃董禮春看著這不斷湧來的客人,是喜的合不攏嘴,不過到底是幹醫館藥鋪行的,心裡再高興,也不能對客人擺著個笑臉。
否則那些被病痛折磨的痛不欲生的家屬病人,看到你這張笑臉,甭管你是出於什麼心理,落到人家眼中,心裡的不舒服是又添了三分。
這也是很多醫生郎中,如無必要看病都繃著一張臉的原因,除非是喜脈、病情康愈之類的喜事,一般絕不露出笑容,不然引起病人或家屬的誤會就不好了。
………
人都做生意講究笑口常開,但這不包括兩個行業,一為殯葬,另一個就是藥鋪醫館。
相反,很多店鋪為了名聲,還得盼著生意冷清,比如同仁堂門外就掛著馬晉親題的一副後世楹聯——“但願世間人無病,何惜架上藥生塵”。
當然,話是這麼,心裡是怎麼想的就不一定了,比如董禮春,雖然面上不顯,私底下巴不得有人來求醫問藥呢。
之前就在新華待過不少時間的董禮春。懂得怎麼應對廣告隨著帶來的與日俱增的客流量,他還明白,眼下《雜誌》廣告效應還未完全傳播開來,等到幾日後,才是真正的爆發階段。
而且隨著《雜誌》的影響不斷擴大,一直掛在“醫論”上面的同仁堂,也會跟著不停的在京城百姓們眼前出現。
而這都是同仁堂不停增加的名氣,而伴隨著名氣跟來的則是不菲的利潤。
………
誠然,如今同仁堂的大部分進項都是官方渠道,但這不代表民間就利潤單薄了。
不別的,單是這兩日同仁堂推出的,前幾日“醫論”傳單裡的四君子湯和第一刊醫論後邊附著的紫菀湯的兩湯藥劑。
同仁堂自己搭配好藥量,一錢一副藥,一副藥是三劑的量,只幾功夫,就硬生生賣出幾百副藥,這還不包括有許多百姓圖便宜,買散藥回家根據方子自己搭配。
這兩副湯劑,都是些補氣健益的方子,平日多喝些,平心靜氣,補氣活血,效果很好,尤其又靠著醫仙諸葛老頭的名頭,銷量可想而知。
許多百姓都聞名而來,一些大戶權貴人家也抱著嚐鮮的心態派人過來瞧瞧,他們這些人,手裡不缺錢,家裡的人又多,一買就是幾十副。
方才董禮春送走的那位遊閣老府裡的管事,就是遊府專管採買的,出手大方極了,上來就是一百副,還放言如果湯劑效果好,會定期從同仁堂這裡批購。
…………
生意好了,不只掌櫃董禮春高興,藥鋪上上下下都幹勁十足。
雖然眼下同仁堂在民間取得的利潤,遠遠比不上官方那邊,甚至日後影響擴大也未必比的上。
但畢竟官方那邊是東家馬晉親自拉的線,功勞再大,馬晉佔了一大半,他們這些人也就是有個苦勞,可民間這邊不一樣了,雖然沾了《雜誌》的光,可成績是實打實他們自己幹出來的,將來論功行賞,誰也不能否了他們的功勞。
再加上馬晉又是出了名的對手下大方,今年要是同仁堂利潤增高,馬晉必然不吝撒金封賞,一想到這,上至掌櫃董禮春,下至普通製藥學徒,全都幹勁十足。
………
董禮春揹著手在後院轉了一圈,看到幹勁十足的眾人,滿意的點零頭,又轉回前廳,正碰到兩個鼻青臉腫的病人在排隊就醫,嘴裡還互相罵罵咧咧個不停。
董禮春怕兩人再在店裡打起來,急忙上前,沒急著上去勸架,而是先站在一旁佯裝招呼客人,實則是偷聽鼻青臉腫二人組的對話,他準備搞清具體事由,再開口勸。
過了半柱香,董禮春才從二饒對話中,零零散散獲一些得有用資訊,然後組合起來簡單分析,大致搞清楚了事情緣由。
很哭笑不得的原因,二人之爭,是因為《雜誌》的一個板塊——“賽事十五”。
這個“賽事十五”簡而言之,就是《雜誌》模仿後世弄出來的體育版塊,刊登的都是一些大乾京城周邊的體育比賽,比如蹴鞠,馬球,騎射之類的新聞訊息。
而如此之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