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 (第2/3頁)
套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變成頑固的看法。我們的看法形成以後給人的感受是僵硬的、不緩和的、無法理解的、不能接受的,甚至無法和這樣的人相處,這就是因為我們不具備曠達。因此,上師要和眾生接觸,要度化他人,要度己度人。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心印 七(15)
政君:如何看待政治權力?
西兒:阿克頓說過權力導致*,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權力有自己的特性,好人壞人都不拒絕它,比漂亮的女孩還搶手。起始、過程、終結,一個迴圈。事物都是否定的往復。看重結局的,可做政治家;體會過程的,可做哲學家。哲學家靠大腦活著,政治家借別人的大腦活著。然而,一個社會的驅動力,不應產生於哲學家的大腦,也不應是政治家手中的權力。權力導致利益,利益的物質化是精神的載體。物質的佔有慾,是社會的原始,也是社會的終結。政治常常要與人性背道而馳,而虛榮彌補了它。
政君:當官的建議?
西兒:《聽南懷瑾大師講經感悟篇》中提到一些很好的原則,可以借鑑。朋友不是越多越好,有五種適宜交的朋友:能幫助我們糾正錯誤的朋友,能為我們帶來利益的朋友,能給我們提供資訊的朋友,能讓我們感受溫馨友誼的朋友,能陪我們享樂的朋友。消除五種心障的矇蔽:第一種:跟別人計較。第二種:按別人的看法來評價自己。第三種:按境遇評價自己。第四種:按幻想評價自己。第五種:按過去的經歷評價自己。
我認為當官的應把握好四項原則:不刻意表現自己,才有好名聲;不刻意吹噓自己,才有威信;不刻意證明自己,才有功勞;不刻意炫耀自己,才能擔任領導。
政君:平衡內心的方法?
西兒:“阿Q精神”匯入法。呈現出被壓抑之情緒,讓它得以“合理化”(用以釋放被壓抑的情緒),當我們遭遇到一些讓自己難以接受的事件的時候,反應方式可能是“合理化”,就像是“阿Q精神”。這其實是潛意識的自我解嘲保護機制,以讓我們接受現實。其實任何事物都有其正面積極的意義,只在於我們願意看事物的哪一面了。用這種辦法讓內心當下得以平衡而達到平和的情緒調整,是非常快捷和有效的。
……
政君在與西兒的交流中,終於等到了離開加拿大的日子。在多倫多大學舉行了簡單的結業式,發了個“壓膜紙”證書,也算是在多倫多大學走一回。
回國前的政君對這裡的一切有了眷戀,一年的異國生活到最後居然讓他沒有了孤獨感。這裡給予的清新與自由,讓他的心開朗和明亮,就像逃到了世外桃源。他知道記掛的家、惦念的工作會讓他再次陷入僵局,但是他已經有了某種動力和喜悅。
回國前,他給西兒發了最後一封從加拿大發出的信。這封信是政君經過西方宗教和東方佛法的交流後感慨而發的。信的大致內容是:
*的精髓是“使我們的敵人變得越來越少,使我們的朋友變得越來越多”。要有“四兩撥千斤”的智慧。“既不能用行政的力量去消滅宗教,也不能用行政的力量發展宗教”,但“行政的力量”是可以有所作為的。是爭取朋友?還是製造敵人?有這樣一個潛在選擇。
宗教作為一種文化體系,有著複雜的構成,因為文化本身既有精華也有糟粕。因此,宗教也有發揚精華、剔除糟粕的任務。宗教既有消極的一面,也有積極的一面,要鼓勵和支援宗教界發揮宗教中的積極因素為社會發展和穩定服務,鼓勵宗教界多做善行善舉。這種深刻、客觀的認識既看到宗教消極的方面,也看到其積極的一面,因勢利導,有意識地促進宗教正面、積極因素的發展。實際上,宗教的許多社會功能都是雙向性的,關鍵在於人們對宗教如何審視、如何引導,從而達到趨利避害、弘正抑負的效果:社會整合(價值和行為的認同)、社會控制功能(行為和精神心理)、心裡調適功能(對待生、老、病、死、貧、富、禍、福找到解釋的“安全閥”)、文化交流的功能(溝通和理解)。
剛來加拿大的時候,我很感謝上帝對我的關照,現在佛法的智慧更讓我的思想開闊,心境坦然,我堅持著這份力量。其實,我並不是有宗教信仰的人,只是尊重宗教所弘揚的理念。生活中,人在滿足或不滿足的時候都想找個原因或理由,在說不清楚的時候,宗教是最好的解釋:西方人認為上帝是“萬能的”,而我認為佛法是人生的知己和慰藉心理的醫生。
……我將我在異國理好的思緒,執於筆端,給我加拿大之行來個尾聲,一個給我新的靈魂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