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 (第3/4頁)
空白協議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中國史料》(下編,卷10)亦載敏中家產值銀二百萬兩,“皇帝大怒曰:‘朕任敏中數十年,知其為廉直,安得有許多貲?’命籍沒其家產”。
(26) 所謂“進京盤費”,無非為進貢及打點朝中權要;據薩載奏查封郝碩家產折稱:“本年(1784年)閏三月郝碩差弁郝得祿運送備進貢物內之檀香炕屏、掛屏、桌屏由水路北上。又閏三月內將金筆筒等金器約重一千二百餘兩,熔成金錠大小一百三十餘個,除存留九十錠已查出,其餘四十多錠,同從前銷化金圍屏之金錠大小一百個隨帶進京。此外,尚有珍珠手串一掛、金銀首飾一匣(二三十兩)、紅圓寶石一件並金如意一枝,碧霞璽、珊瑚朝珠各一盤,又朝珠一盤、手串九掛、玉器五宗。又四月內曾差把總茹飛虎運送備進貢物內嵌玉如意、玉無量壽佛、玉瓶、玉盆、珠手串、伽南碧霞璽手串、伽南珊瑚朝珠、大呢雨緞洋緞等物,由旱路進京”(《宮中檔乾隆朝奏摺》,六十輯,第565~567頁)。
(27) 所謂“海塘公項”,即郝碩被罰交議罪銀六萬兩以充塘工之用者。
(28) 以上參見李景屏、康國昌:《乾隆、和��肓躑�罰還�煽擔骸肚迨繁嗄輟肪�6。
(29) 乾隆三十七年正月庚子諭。
(30) 乾隆六年正月庚午諭;又見乾隆十五年二月辛丑諭。
(31) 郭成康、林鐵鈞:《清朝文字獄》,群眾出版社1990年版。
(32) 白新良:《乾隆皇帝傳》,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年版,第261~262頁。
(33) 參見亞歷山大-伍德賽德:《劍橋清代史》第五章《乾隆朝》,及所引高翔:《康雍乾三帝統治思想研究》,第323頁及其後。
(34) 以上參見白新良:《乾隆皇帝傳》,第24~231頁。
(35) 參見白新良:《乾隆皇帝傳》,第231~241頁。
(36) 《四庫全書總目》卷首《凡例》,中華書局1965年版,第17頁。
(37) 《四庫全書總目》,卷125,第1079~1080頁。
(38) 《四庫全書總目》,卷125,第1080頁。
(39) 《四庫全書總目》,卷134,第1136頁。
(40) 《四庫全書總目》,卷125,第1081頁。
(41) 《四庫全書總目》,卷106,第894頁。
(42) 《四庫全書總目》,卷115,第984頁。
(43) 阮元:《疇人傳》,第三冊,卷44,《熊三拔傳》,第576頁。
(44) 《四庫全書總目》,卷71,第633頁;以上參見清史所博士研究生熊月劍:《西來新對手的進逼》(未刊文稿)。
六、六次南巡
25.第六次南巡
按照原定的計劃,皇上模仿皇祖,一共要有六次南巡。但第六次南巡是在乾隆四十九年,皇上已是七十四歲高齡,他也知道這是自己的最後一次南巡,今後不會再來了。想到他曾經是那樣喜愛江浙之地,真不知此時他心裡是什麼感受。
第六次南巡最可記述的事,可能就是浙江海塘了。
五次南巡之後,經過連續三年“採辦石料,勘估建築”,一條三千九百四十丈(13133米)的石壩在乾隆四十八年七月已經竣工。現在,皇上終於親自視察了這條石塘。
從乾隆二十七年皇上第一次親臨海寧視察海塘,到乾隆四十九年年底範公塘石壩完工,一條四十多里的石塘矗立在驚濤駭浪中,就像一座海上長城屏藩著富饒的杭州灣平原。史學家孟森對此給予了高度的評價:“持之二十餘年不懈,竟於一朝親告成功,享國之久,謀國之勤,此皆清世帝王可光史冊之事。”
八月戊戌,就黃河漫口一事,上諭,賈魯河一帶,或擇其土性稍堅之處,酌建石工一段,自更足資鞏固。朕臨御之初,部庫帑銀祗有三千萬兩,現已積至七千餘萬兩。前因浙省海塘,為民生捍衛,是以特發帑項,將柴土各塘,一律改建石工。今河工關係民生者更巨,苟有裨益,雖費帑金一二千萬,亦非所靳。況修建石工數百丈,所費亦不至一二百萬,又何所靳而不為耶?
乾隆四十九年三月,皇上在即將結束第六次南巡時,撰寫了《南巡記》,把“西師”和“南巡”作為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兩件大事:
予臨御五十年,凡舉二大事,一曰西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