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部分 (第1/4頁)
團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奉天,雖說被滿清朝廷稱之為“龍興之地”,可實際上,對於和整個滿洲一樣,滿人的比例並不高,而在奉天大部分地區幾乎看不到滿人的身影。因為當初所謂的“滿漢八旗”都“從龍入關”了,隨後的兩百多年間,這裡的八旗又被派往全國各地駐防去了,當然,更為重要的是——遼東原本就是中國數千年故地,與滿清何干?
奉天城,作為滿清朝廷的“龍興祖地”,這座城市和南滿一樣,滿人的比例少的可憐,只有皇陵附近住著些滿人,至於城中在過去的兩百多年間,從直隸、山東等地湧入的移民早已成為城市居民中最重要的部分,不過這些移民卻在某種程度上“滿洲化”,這既是迫於生計,亦是為了融入這座城市。
而在光緒十八年的兵亂之後,當總督衙門牌子取代了將軍衙門的牌子於轅門掛起來的時候,這些“滿洲化”的百姓雖未經改朝換代,可卻也目睹了一場變革,“去滿化運動”在“黃魂會”的推進下,於漢人佔主流的南滿各地悄然興起。
而所謂的“去滿化運動”實際上就是易冠易裝,滿式的馬褂、旗袍被漢裳所取代,儘管表面上總督衙門並未插手百姓“衣冠自由”,但實際上,警察會親自上門將“漢唐衣冠圖樣”送進成衣作坊,而於“漢魂坊”更是設有易衣處,供百姓以舊衣易新衣。
“以舊易新”別說是對於普通百姓,就是城中那些的滿旗婦人亦有著十足的吸引力,這不過只是一個月的功夫。這大街上雖說還有些男人穿著馬褂袍衣。可婦人們卻大都已經換上了漢裳。為了襯上易來的漢裳,她們的髮髻亦從滿洲式變成了漢式。
表面上看起來,這種停留在表面上的“去滿化運動”耗費了大量的資金,且效果亦不顯著,但實際上,衣冠的改變卻在潛移默化中改變著遼南地區的民心,至少在某種程度上,沉寂兩百餘年的漢文明正在艱難的振興著。
光緒十八年初秋的奉天城中。雖是秋雨綿長,可在奉天街這條早年間皇上回鄉祭祖的“御道”兩側的陰溝中卻有成百上千名穿著條紋囚服的犯人,正頂著綿綿秋雨在開挖著陰溝,在陰溝上方手拿毛瑟單響步槍的警察,則警惕的盯著這些犯人,警察的食指扣著扳機,一副隨時開槍的模樣。
一個月前的“衝突”雖然短暫,可卻依然造成十數萬平民百姓流離失所,強壯者流為盜賊,老弱者轉於溝壑。淪為餓殍,而作為關外第一大城的奉天更成為流民們的首選。一時間奉天等地的街道上似乎都是遊手好閒的地痞流氓,這些遍佈城中的遊民以失業之故,遂作奸犯科,無所不為,無所不至以至於給社會秩序上有極大的妨礙。
也就是在這時候,維持秩序的軍隊撤出城市,從朝鮮調至東北的警察在憲兵的配合下,開始維持城市治安,雖說朝鮮的警政還談不上成熟,甚至存在各種問題,但對於此時的東北而言卻是極大的突破,自巡警出現於奉天等城市中以來,罪案日益減少,混亂的社會秩序存在的各種治安問題得到迅速解決。
甚至警政則成為總督府成立後實施最為順利的新政,當然這是基於社會治安有所好轉和普通民眾的基本認可,尤其是因為大量警察和其所採用的巡邏治安方法,因為這些使民眾酣睡醒來時,聽到巡警腰上刀鑠碰擊的嘩啦嘩啦聲,會自然的有一種安全感。
而在這種刀鑠碰擊聲中,數以千計的遊手好閒搶劫、盜竊的遊民被逮捕,與清時一率關入牢獄任其生死不同,這些被逮捕、審判後的犯人隨之開始了“勞動改造”,作為臨時督轅所在的奉天城所推行“市區改正”的街道以及下水道系統的興建需要大量的囚犯參與其中。
“瞧見沒有,不聽話長大了將來就給關於大牢裡頭作苦力!”
每每這些於街上冒雨幹著活的囚犯總會成為大人們訓斥孩子的依據,至於那些背槍佩刀的警察,則總會成為市民們敬畏的物件,這種敬畏是源自於國人對官威的敬畏之外,還有就是對警察權威的敬畏。
天佑門內街西側的原盛京五部衙門的刑事部衙門現在則是總督府警察部,這大堂五間、川堂三間,議門一座,大門三座的刑部,變為警察部駐地後,自然如總督府一般很是擁擠,為此不得不臨時加蓋數十間磚木瓦房,儘管如此這警察部依然極為擁擠,甚至就連同那會議室也不過只佔了半間大堂,即便是警察部總長在開會時,也只能坐在一張板凳上,所有的一切都是因陋就簡,至少在遷往總督府行轅的大連之前,大傢伙只能因陋就簡在些辦公。
“……根據總督府官制,警察部獨立於民政部之外,警察總長由部長兼任,部長掌握三省一藩一切治安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