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部分 (第3/4頁)
團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其說是在戰鬥,倒不如說是在比拼後勤,戰地後勤並不僅僅只是讓船舶、車輛往返於戰場之間運輸些軍糧。實際上大多數軍糧都是依靠就地徵發解決的,可即便如此,在戰役結束後,後勤保障仍然是戰役中暴露出的最大問題之一。
儘管隨後陸軍學校專門從德國聘請了兵站教官,根據師、團參謀機構的設定,參一管人事、參二管情報、參三管作戰、參四管後勤,參五是全盤性的,所以後勤亦是軍官生尤其是研修生必學的科目。
“什麼是兵站總監啊!”
於小寶一聽到兵站頓時頭便大了起來,作為軍官研修生,在某些方面他甚至還不如這些學兵,畢竟這些學兵,大都經歷了半年的學習,對於後勤兵站工作自然有著一定的瞭解,但對於小寶這個剛進研修班,現在只能同一群新生進行參謀旅行的前營長來說,對於後勤兵站完全沒有任何頭腦。
“喂,兄弟,這兵站總監是幹啥的?”
用手肘搗了下身邊的李子淵,這個從陸戰隊裡調來研修的傢伙,於小寶輕聲問了一句,這傢伙去過夏威夷,出過洋的人肯定知道什麼是兵站總監。
“就是指軍糧啊,再收集些草料什麼的就行了,至於彈藥什麼的,不是有輜重隊嘛!”
顯然,這一次於小寶是問對了人,對於李子淵來說,他同樣不懂兵站,覺得兵站和輜重沒有什麼兩樣,於是於是在李子淵的建議下,於小寶就這樣去準備了。結果自然可以相見,自然被東條英教咆哮訓斥了一番,甚至當天晚上瞧著於小寶費勁九牛二虎之力收集來的草料,大聲訓斥其是一個草包。
實際類似的情況存在於整個東北軍的方方面面,雖說對於東北軍的軍官們來說,他們或多或少的在知識層面上對歐洲先進的近代戰爭的規模和質量有所瞭解,不過實際操作時還是超乎了他們的想象的,甚至許多事物都是他們想所未曾想,而在這種情況下,學習自然也就成了他們唯一的選擇。
第81章 根基(上)第二章,求月票
“男兒志在沙場,馬革裡屍氣浩壯。金戈揮動耀日月,鐵騎奔騰撼山崗!頭可斷,血可流,中華文明不可喪。挺起胸膛把歌唱,唱出勝利樂章……”
嘹亮的軍歌從不是唱出來,軍歌是吼出來的,不過相比于軍隊中那嘶啞的吼喊聲,在這片訓練上響起的軍歌聲,卻顯得有些稚嫩,不過雖說稚嫩但卻又極為有力,甚至顯得激昂非常,上千人吼出的歌聲在訓練場的上空的響徹著。
與那激昂的歌聲相伴著的是他們地軍靴聲,硬底軍靴踩踏地面時發出的聲響如戰鼓一般,不斷的敲擊著人們地心魄,那整齊的腳步聲如同一個整齊一般,上千人似乎凝匯成為一人,腳步突然加快,整齊劃一的方隊立即向四周散成一個操練方陣。
就在這時那歌聲猛的一頓,一聲沉悶的悶吼從他們的嗓間發出。
“殺!”
震耳欲聾的殺聲只讓空氣中的氛圍頓時凝固起來。
“突步……刺”
“殺……”
隨著口令聲,方陣中的少年嗓間不斷迸發出一聲有力的沉喝“殺”,一聲聲一陣陣的沉喝,只讓那空氣變得越來越凝重,甚至就連訓練場邊那些操作相機的記者們,也被這喊殺聲震撼的幾乎忘記按下氣門,直到助手提醒時,他們才想起自己應該幹什麼。
不要說是這些記者,甚至就連同坐在觀禮臺上的將領在千人刺殺操表演開始時,陷入片刻的失神之中,隨後便是一陣陣熱烈的掌聲。
在片刻驚訝之後。唐浩然同樣為眼前的這些孩子的表現鼓著掌。甚至微微前傾著身體。注視著臺下的這些穿著黑色軍裝的少年,他們並不是真正的軍官生,實際上這些年齡不超過18歲的少年,基本上都是孤兒。
沒錯,中華學校是一所慈善學校,一所旨在救孤的軍事化學校,其當年甚至是特區唯一的一所現代化小學,這所小學裡的學生。小者不過五六歲,長者亦只有十六七歲。他們最大的共同點就是都曾是孤兒,都曾是流浪兒。在金錢的驅使下,過去的三年間,數以萬計的流浪兒經海路被運到了仁川,即便是在戰爭時期也未曾停止。
在戰爭結束後,中華學校的分校辦到了東北,其生源非但沒有枯竭,反倒進一步擴大了——國內的天災人禍,為東北提供著充足勞動力以及移民的同時。同樣製造了數以十萬計的孤兒。作為戰爭的結果,當局同各省達成的協議中。即有對流浪兒童的救濟,官方的許可令東北方面對流浪兒的救濟與收容走上了正規途徑,相比於過去那種在金錢的驅使下,不論質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