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部分 (第3/4頁)
團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他們真是奇怪,這麼優越的文明社會,還有哪裡不滿意呢?”
“嗯,可不就是這樣嗎?”。
在海森堡大學的時候,林蔚之曾聽過一次社民主義者的演講,但那只是單純地出於好奇,並未充分理解他們的主張,當然更說不上服從他們的信念了。
對於剛從滿清的奴役中跳脫出來,直到同文學院才接受近代公民社會洗禮的年輕人來說,那實在是層次差距太大、刺激也太過強烈的東西,而且也不是他們這些拿公費來學習的人應該接觸的東西。當然,更重要的是,所謂的國際主義同他信仰的民族有著根本性的衝突。
但是,當林蔚之有意無意地望著前方的勃蘭登堡大門,和它對面勝利紀念塔的黃金女神像時,胸中卻激盪著剛才那個青年的喊叫。
“那真的只是瘋話嗎?”。
他自言自語地在唇邊輕喃著。
“你說什麼?”
“剛才那個青年說,總有一天國際主義的大旗會高掛在那座門上。你敢說將來絕對不會有這一天嗎?”。
“我覺得很難想象。……你怎麼會想到這種事呢?”
“歷史的變動實在非常激烈。就拿前不久的事來說……”
林蔚之再次凝視勃蘭登堡大門。這座十八世紀末由藍格漢斯依照雅典神廟大門設計。然後嵌上夏德製作的古戰車銅像的壯麗之門,是柏林的象徵與驕傲,但是……
“1806年秋天,法國打敗普魯士,拿破崙意氣昂揚地從那座門入城而來,並且為了紀念勝利,把那座古戰車銅像帶回巴黎去了。”
“嗯,這個我也聽說了。”
“可是。歷史如今已完全逆轉,你看!”
林蔚之指著晨曦下閃閃發光的華麗黃金女神像,這座位在凱尼西斯廣場的勝利紀念塔驕傲地向世人訴說著普魯士的三個勝利。1864年對丹麥戰爭及1866年普奧戰爭都獲得勝利的普魯士,於1870年與法國開戰,降伏了拿破崙三世。
“想想看,在1860年時,有幾個人能預見拿破崙三世不過數年就沒落了呢?當時,誰又想象得到普魯士會成為今天歐洲的強國呢?”
“你說得沒錯,我們的確無法預知將來的世界,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人類的科學會不斷地進步。”
柴田義似乎對歷史不太感興趣,對其所做的所談話做了結論。實際上,這也許和日本的命運有很大的關係,十年前,誰又能想到,有朝一日日本會成為歷史,歷史總是充滿了著太多的不確定因素。
但是林蔚之還想著剛才那位德國宰相有些陰沉的側臉,繼續回想十九世紀以後的歷史。
1812年拿破崙遠征莫斯科失利,逃回巴黎。過去臣服於他的各國得知法軍潰敗的訊息以後,紛紛叛起。1814年3月,聯軍攻進巴黎,五月時把退位的拿破崙放逐到艾爾巴島。
為了整頓戰後的歐洲,奧地利宰相梅特涅提議召開維也納會議。由於各國利益衝突,結論遲遲未定。1815年2月底,拿破崙逃出艾爾巴島,在坎城附近登陸,3月,他潛回巴黎再度登基,但在六月的滑鐵廬之役再度敗北,結束了他的百日政權。10月,拿破崙被放逐到遙遠的聖赫勒拿島,六年後結束了他寂寞卻波瀾壯闊的一生。
這段期間,因拿破崙再起而慌亂的各國終於達成協議,在15年六月八日簽訂維也納會議最後協定。這時德國抽到個下下籤,在梅特涅的策謀下分割成三十九個國家。
但是,國力顯著成長的普魯土,於1819年成為北德關稅同盟的盟主,然後逐漸取得統一德國的領導地位。1861年威廉一世即位,拔擢俾斯麥為宰相,毛奇為參謀總長,在這兩人縱橫捭闔的“鐵血政策”下,連續打贏前述的三場戰爭。
1871年一月,威廉一世終於成為德意志帝國的世襲皇帝,帝國為聯邦組織,加盟各國雖然各自保留了王位及所屬軍團,實質上是統一的國家。
同年五月,俾斯麥就任第一任帝國宰相,為防範法國復仇,他施展巧妙的外交政策,逐一和各國結盟,為歐洲帶來了所謂的“俾斯麥和平”。但是在國內,他卻苦於和天主教徒的長年對立,更是煩惱社民主義者的勢力坐大。
七年前,那位功高蓋主的宰相被迫辭去了宰相一職,隨後的七年間,德國看似一天天走向強大,可在強大的背後內部的動盪不安卻是不可避免,短短七年間,已經換了兩任首相,在此之前,這幾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未來的事真是難以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