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部分 (第3/4頁)
團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要整頓,不過要主持鐵路局,必須先懂鐵路,這次回臺北後,你先到鐵路局中任職,一切待到時機成熟的時候再說,現在,臺灣這邊……”
這邊的事情還沒有理清啊!
想到臺灣內部紛亂複雜的官場關係,袁世凱反倒有些嫉妒唐浩然了,他初一上任,便廢除舊王,另立新王,從而坐實的朝鮮太上皇的身份,如這般政令豈能不通,而相比之下,自己於臺灣這邊,反倒是各方擎肘,好不頭痛。
若不然……
想到唐子然於朝鮮的日子過的那麼舒坦,不無羨慕的袁世凱不禁想為其添上一些麻煩,可如何添上些許麻煩?
若不……
想到家中的那位美嬌娘,袁世凱的心裡頓時湧出一陣不捨來,現在還不是用那人時候,而且……而且自己還有用得著他唐浩然的地方,
“袁世凱啊,現在交好他唐子然還來不急,你卻……”
搖頭感嘆一聲,袁世凱往著北方看去時,那眉頭亦隨之皺緊了。
“他唐浩然還欠自己一個人情要還,只是這個人情要還在地方?”
第75章 同文學堂(第一更,求月票!)
光緒十七年,這春節將過,京城與天津的地界上便有一個話題在讀書人中間傳播著,這初時只是於報紙上,而現在卻是於讀書人中間口耳相傳著。
而這相傳的卻是訊息,倒也不是大新聞,只是天津同文學堂招生的新聞,這同文學堂沒人知道是何人所立,瞧著這名字似乎與那“同文館”有些相似,可與同文館畢業後授予官銜不同,這同文學堂畢業後,卻是能薦往洋行工作。
“月薪不下數十兩!”
瞧著這銀子看似不多,可於那些寒門子弟的眼中,這卻是他業所不及,過去不知有多少人想進洋行,而不得其門,現在好了,有這麼一家學堂“專事西學”不說,且又有薦往洋行的機會,如何不讓人心動。
而最讓人心動者,卻是這東亞同文學校非但可把學生薦往洋行,且不收學費,並提供伙食,此等訊息不過剛刊於報紙,頓時便不知引起多少有興趣,尤其是京中那些各省赴考落榜計程車子,無不是私下談論著。
這地方不錯,且不說與同文學校中學,便是這不收學費且包伙食,若是於校中長住,豈不是可藉此往校外結朋交友,拜訪京津名師,學習文章?
不知多少人打著各自的盤算,便留於這天津,待著那租界中學校開校,這天津因界內華人有限的原因,其繁華遠無法同上海租界相比,租界內閒地甚多,地價甚廉。甚至這臨海河的學校用地。亦是美國領事以半賣半贈的方式送於學校。
隨著學校內大興土木的建起校舍。這邊的招生也開始了,初時的規定是“召集學生共兩百人”
,不過也許是瞧著大家反響不錯的關係,便又擴至四百人,而他們的教師則是十二名於天津、上海等地招來的外籍教師。教科書和教學內容全部採取天津教會學校內的《數學》、《英語》以及《自然》、《地理》等教材。
至於這東亞同文學校的入學資格,幾乎更是沒有要求。“具備一般學問,習得文章之人”,也就是說。管他是童生還是秀才,只要讀得四書五經的,能寫得出還算過得去的文章的人,便能入得了這學校,而且這學費正如傳說中那樣完全免費的,甚至除此之外,一個月學校還發兩元津貼,非但夠伙食,亦足夠一介書生的日常費用了。
這訊息一經確認,不知驚駭了多少人。非但那些落榜計程車子將此視為於近畿混吃混吃,待來自年會考的過渡之處。亦不知有多少家貧童生將此視為繼續求學,甚至謀生之處,畢竟這學校中非但可以讀書,且又有兩元津貼可拿。
一大清早,趙士亮便來到了海河邊洋人租界內的同文學校,在學校洋式的大門旁掛著“教務科”牌子的房門外,已經站了不少人,足足有一二百人出去,其中不乏鬍鬚發白的老者,今天是同文學校報名的日子,這報名中的人,即有少年亦有五十六歲的長者,即有求學謀生者,亦有於此混吃住之徒。
就在眾人的期待中,一位穿著青灰長袍的青年走到人群邊,他的胸前掛著一個景泰藍的小圓牌,牌似乎是“東”字,他瞧著等待報名的人群,那眉頭一皺。
“各位皆是報名入我校求學之人!”
“我等正是欲報名入校求之人!”
在人們紛紛應聲時,這青年手往牆邊的紙上一指。
“各位識得字否?”
“這位先生何以說出此言!”
一位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