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部分 (第4/4頁)
團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好!”
此時,置身於這片朝鮮儒林的聖地,感受著此處濃濃的的崇周思明之氣息,唐浩然的內心總是被觸動著,被歷史給觸動著。他所念的這首詩是華西學派道統繼承人朝鮮理學大師金平默所作,若非金平默病重與家中靜養,今日於這華陽洞書院所見者則為金平默,而非柳重教。
而與此華陽洞書院中銘刻的思明詩詞又豈只有這一首,恰如同書院附近事物皆為“大明”,若非如此,唐浩然又豈會有觸景傷情之感。
與子同為大明族!
一個滅亡兩百多年的後世諸多不肖子孫中“專制黑暗、皇帝昏庸”的王朝,於海東外國之地卻被如此推崇……
未來如何,唐浩然並不知道,但他卻知道無論如何“與子同為大明族”的思想,卻正是他所需要,他需要的是毀滅朝鮮剛剛萌生的“民族思想”,需要的這種“中華思想”,不過至於所謂的“朝鮮而代中華”,那就一笑了之了,至多,自己所承認的只是朝鮮是中華的一部分。
“大人……”
驚詫的看著唐浩然,柳重教的內心卻是一陣激動,儘管於他心存著“朝鮮入主中原”的幻想,但是卻又相信朝鮮無聖人,自不可出天子,而於華西學派尊華攘夷畢竟為萬世不變之大義,過去他鼓吹北伐,與其說是“入主中原”,倒不如說是面對朝鮮君臣“夏服而夷心”憂心忡忡所至,希望用“入主中原”的野心,喚醒朝鮮君臣的“夏心”,而即便是他自身,都不相信朝鮮有朝一日能“入主中原”,畢竟按理學之程,朝鮮無千里川河,自不可出聖人,聖人不出,談何入主中國。
望著書院中那一座座銘刻著思明之詞的石碑,想到自甲申年後數百年間民族遭受的磨難以及文明沉淪的現實,唐浩然的眼睛不禁微紅,那雙拳頭時而緊握,胸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