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4/4頁)
標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曼斯菲爾德,史學家與傳記家列頓·司屈雷基(《維多利亞女王傳》等的作者)以及詩人託·斯·艾略特的作品,對現代英國文學的發展起了開風氣之先的作用。不久,勃盧姆斯伯裡區的伍爾夫家成為一個小集團的中心;除了上述諸人,尚有美術評論家羅傑·弗拉伊(首先評介法國後期印象派的英國人)、畫家鄧肯·葛蘭特、哲學家羅素與經濟學家凱恩斯等,均為當時的“新星”。
這個小圈子是影響深遠的英國早期先鋒派,其特徵是獨樹一幟,情趣雋雅,審美感與鑑賞力極為敏銳,文藝創作標準甚高,學術氣氛濃厚;並且蔑視宗教傳統和社會習俗,在這方面深受劍橋哲學教授G·E·摩爾(中間偏左的不可知論者)的啟迪。
弗吉尼亞·伍爾夫就在這新舊遞嬗的時代、社會環境和文化思潮中生活與創作。她一生共寫了九部長篇小說,若干短篇小說,一個劇本和一部傳記,三百五十多篇文藝評論及隨筆,並譯過托爾斯泰的談話錄與情書集(1923)。她逝世後,由丈夫和友人整理並出版其日記(1953)、書信(1956)以及自傳(1976)。長篇小說內的重要作品是:《達洛衛夫人》(1925),《到燈塔去》(1927),《奧蘭多》(1928),《波浪》(1931)和《歲月》(1937)。西方評論家一般認為,最具意識流特色的是《達洛衛夫人》,迄今讀者最欣賞的是《到燈塔去》,而在獨特的藝術上臻於化境之作則是《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