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如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殺曹操的權力,可是既然軍紀廢弛,那就不能只對弱者課以軍紀。吃柿子專揀軟的捏,算個什麼東西呢?都是和自己生死與共的兄弟呀,你就捨得讓他們以身赴死?于禁雙手沾滿弟兄們的鮮血,吆喝著數百個提心吊膽的弟兄:“跟上,跟上,精神一點,快見到曹公了!”
說曹操,曹操到。曹操就在前面,于禁整理一下軍紀,命令鼓手使勁敲鼓。士兵們嚇壞了,膽戰心驚地問:“我們要打回去送死?”于禁擺擺手,不耐煩地說:“你懂個屁!”鳴金收兵,擊鼓進軍,是古代戰爭禮儀。于禁當時“且戰且引”,“引”在這裡就是“退”的意思。讀《三國志》,讀到此處,很少有人能明白于禁退兵為什麼還要鳴鼓?
曹操當時正在為曹昂默哀,聽到外面鼓聲震天動地想起來,出去一看,是于禁帶領著整齊的隊伍大踏步走來。曹操精神為之一振。退兵卻要擊鼓,原來於禁是在向曹操邀功請賞,一路上踏著弟兄們的鮮血前進,原來就是為了能在曹操面前擊鼓,亮出自己,秀出自我,這才是于禁的初衷。當時于禁是一個下級軍官,和士兵們感情還深一點,尚且如此對待士卒,後來他官至左將軍,對士卒的那最後一點憐恤也就沒了,有可能會為了士卒們的生命,毀掉自己的一切,而去投降關羽嗎?
宛之戰,曹操提起筆,要起草委任狀,他想:不提拔于禁這樣的英雄,以後誰還會給我賣命?曹操的話就是最高指示,曹操說于禁是英雄,曹魏一方就紛紛傳說于禁是一個大英雄。就在曹操打算火線提拔于禁的時候,有人闖進營帳,氣呼呼地說:“于禁這小子欺負人,千刀萬剮也不解恨!”
是誰讓你們裸奔———
來告于禁黑狀的人,是青州軍的人。曹操白了來人一眼,不滿地說:“又闖禍了?”
早先曹操收降的黃巾軍餘眾,是曹操早期的家底,由心腹夏侯惇率領。青州軍由流氓無產者組成,是一支野性難馴之師。在擊破徐州陶謙的戰鬥中,青州軍所過之處,嚴格貫徹“三光”政策:燒光、殺光、搶光,不否認這是得到指使最起碼是默許的,但青州兵在這一戰中充分表現了盜賊本性,也直接地給曹操的聲譽帶來不可彌補的損失。可是,青州軍是曹操徵陶謙、討呂布、伐袁術、打張繡的本錢,曹操也只能遷就他們,一向對其採取寬鬆管理。人微力薄的泰山兵敢動人多勢眾的青州兵,曹操暗暗佩服於禁的勇氣,就問告狀人:“怎麼了?”
在告狀人的講述裡,曹操還原了當時的情景:于禁率領泰山兵“擊鼓退兵”,遇上了十幾個渾身是傷的人在裸奔,于禁也難以免俗地八卦一下,問他們:“是誰讓你們裸奔?”裸奔的人要哭出來了:“有人搶了我們的衣服!”于禁笑了:“呵呵,你們也太搞笑了吧,連身上的衣服也保不住!”裸奔的人放聲痛哭:“他們是青州軍啊!”于禁不笑了,他想了想,憤怒起來,義正詞嚴地說:“青州兵和我們同屬曹公,他們怎麼做賊呢!”於是,他不管三七二十一,率領泰山軍打了過去,青州打不過泰山,于禁惡狠狠地列數他們的累累罪行。聽著告狀者的講述,曹操一言不發。一方面,他希望有人能懲戒青州軍,因為他自己下不了手;另一方面,他對於禁多少有點不滿,你一個泰山軍的校尉,管得著青州軍的事嗎?再說,青州軍搶衣服,也能省一些軍服的開支嘛!
曹操坐在那裡,等著于禁來為自己辯解。可是,半天了,于禁才來。曹操心裡有氣,質問他:“你怎麼才來?”于禁早有準備,不慌不忙地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說清楚了,還說自己是一個工作狂,公而忘私,剛才忙著修防禦工事,沒及時來向曹操彙報,還說他相信曹操是英明的,不會冤枉好人。于禁既表揚了自己,又表揚了曹操,雙管齊下地忽悠曹操。曹操也難以免俗地喜歡聽好話,他高興地對於禁說:“淯水之難,吾其急也,將軍在亂能整,討暴堅壘,有不可動之節,雖古名將,何以加之!”“雖古名將,何以加之”,來而不往非禮也,曹操又狠狠地拍于禁的馬屁。
“青州軍”事件,使曹操對於禁青眼有加。可是,我們仔細分析一下,就會發現這件事其實是于禁對自己形象的又一次策劃。軍隊裡,各負其責,各盡其職,是最起碼的規則。你對青州軍有意見,你按照程式,找他們領導反映去呀!你一個泰山軍的校尉,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去攻打青州軍,你敢肯定他們不是在進行軍事演習或野外生存訓練?于禁狗拿耗子多管閒事,的確不妥,要不青州軍也不敢在搶了別人衣服後又去找曹操告狀了。
于禁為什麼要懲戒青州軍的出頭鳥呢?本來我們可以用正義感來解釋他的行為動因,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