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第3/4頁)
散發弄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魁偉,顯然是些指揮若定。身經百戰的宿
將。而戴長冠,穿胸式甲衣的佐俑面目清秀,態度恬靜,是一位勤于思考,善作謀
略的參謀軍官。這些指揮俑塑型精細,敷色明朗,代表了秦俑藝術的最高水平。這
些將軍俑群像,究竟是曾叱吒風雲的秦將王翦、王賁、蒙驁、蒙武、蒙恬、楊端和、
李信、庶公、王齠齠、羌廆、內史騰、屠睢、章邯等人的肖像,還是雕塑家們心中
的“模特兒”,這些已很難為後人考究清楚,但藝術家們塑造形象過程中有現實人
物或想象人物的模本,則是毋庸置疑的。一件成功的刻劃人物的雕塑作品,它首先
要求的就是造型的準確,這一藝術技法在中外雕塑史上都有論述。中國古代的《韓
非子·說林》一書就有“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
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的話。韓非子的這段論述,只能算作雕刻技法的總結,還
沒有形成像古希臘、羅馬雕刻家們那樣的理論體系。因而,先秦時期的那些作為器
物附件和裝飾品的小型立體雕塑,一般地說,概念化多於寫實性,表現鬼神多於人
的自身。
而秦俑則不同,不但俑像大同真人,完全脫離了表現鬼怪神靈的題材和方式,
在追求真、善、美的意識中,一步就回歸到人的生命本體,不但使數千件武士俑中
的將卒們各具“形似”,並且達到了各自的“神似”,這是雕塑藝術在歷史的長河
中運用寫實手法獲得的第一次成功,也是秦代雕塑藝術具有寫實主義風格的形成和
審美價值產生的具有永恒生命力的開端。那些肅穆靜止的武士俑,雖然其姿勢。裝
束和麵容,都受到年齡和紀律的約束而整齊劃一地列隊站立,但不論是身經百戰的
老兵,還是剛剛入伍的年輕戰士,不論是善斷多謀高階將領,還是遵命唯謹的小卒,
都分別顯現出機智勇敢、求戰立功的神情。那衣紋隨體曲折、髮帶翻飛的真實描繪,
無不又為性格的刻畫起到了輔助作用。正是在藝術表現形式上巧妙地處理了靜與動
的關係,就使得從大場面的鋪排到個體形象的塑造更趨和諧,從而取得了完整統一
的藝術效果。
這種藝術效果整體地反映出來,就形成了獨特甚至有些奇特的風格。從秦俑三
坑所反映的內容看,既不同於送葬的“芻靈”,也不類於一般的隨葬俑。因為它不
是縮小了比例的小件,也不是放大了倍數的個體雕像,而是追求真實的塑型。就仿
照現實生活中人與馬的原形而塑造出的秦俑來看,這確實屬於一個時代的奇蹟,其
創作技巧也是極為罕見的。就其創作手法而言,如果說採用的是“圓雕”法,似乎
不太貼切,採用“泥塑”法,又不全在乎情理。因為秦俑重在於塑,而且還是一種
特殊的塑法。這種特殊性表現在,俑身並非以木軒草繩為骨,用黃泥一點一點地添
加,或者一點一點地削減,而是採用泥條盤築,用多型多式的範模,透過貼、捏、
刻、劃成型,再經窯燒成陶,最後繪彩才成為一尊塑像。從表現形式上來看,秦俑
所透視出的主要是塑和繪而不是雕,由此也可稱為“塑繪”。鑑於這種“塑繪”同
“彩塑”又有區別,所以恰當的稱呼似應作“陶塑”。在中國雕塑史上這種由秦俑
開始的藝術手段,成為一個時代的標誌,它標誌著雕塑藝術完全從裝飾工藝中獨立
了出來,並開創了以人為體的藝術表現的先河。就其以寫實的手法塑造出秦軍氣壯
山河的英雄群像而言,可說是中國歷史上用雕塑形式紀念戰績的最早的也是最成功
的嘗試,其藝術上的地位和意義,不但在中國,而且在世界藝術發展史上都佔有光
輝的一頁。
當然,作為大型群體塑繪藝術的秦俑,也無可諱言地存在著不少缺憾。
除了整體風格基調的沉鬱、壓抑和悲涼外,在造型上也是優劣參差的。有的陶
俑結構鬆懈,不合人體比例關係。如臂短及腰長,有短頸壓肩者,有窄胸猿臂者,
也有手大特甚者。而有的則動作異常,不明其用意。如有左